[实用新型]变速传动装置和具有上述变速传动装置的变速省力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10427.7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9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喜;王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永喜 |
主分类号: | F16H37/02 | 分类号: | F16H37/02;B66F3/2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7523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传动 装置 具有 上述 省力 千斤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变速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千斤顶,特别是一种具有上述变速传动装置的变速省力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三种。
关于螺旋千斤顶的相关文献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变速省力简式千斤顶【申请号200710116269.6;公开号CN101195466】,包括菱形升降架、顶头座、底座、丝杆,升降架左端设有螺母,右端设有套筒,丝杆两端分别套在螺母和套桶内,升降架右端还设有省力变速器;省力变速器包括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即将输入旋转力施加在不同的齿轮上,实现不同的速度,及达到省力的目的。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链条变速型千斤顶【申请号200920185698.3;公开号CN201473263U】,加强板上定位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配合传动的传动链条,主动齿轮与螺杆相连接。本千斤顶也是将输入旋转力施加在不同的齿轮上,实现不同的速度,及达到省力的目的。
终上所述,现有的变速型千斤顶为了实现变速传动,必须将摇把在两个齿轮之间来回切换,显然增加了操纵步骤,即存在着操纵繁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方便的变速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操纵方便且省力具有变速传动装置的变速省力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动力输入杆、动力输出套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的动力输入杆的一端穿入动力输出套,另一端穿过动力输出齿轮且穿出壳体;所述的动力输出齿轮通过减速传动齿轮组件与动力输出套相连接;所述的动力输入杆与动力输出套和动力输出齿轮之间通过当动力输入杆输入扭矩大于动力输入杆与动力输出套之间负荷扭矩时动力输入杆能从与动力输出套相连接自动地切换至与动力输出齿轮相连接的自动切换机构相连接。
本变速传动装置的运行原理为:壳体是固定不动的,动力输出套与目的装置的部件(如千斤顶的丝杆)相连接;为了提高动力输出套运行的稳定性,动力输出套定位在壳体内,如动力输出套和壳体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接。通过手轮或摇手等部件与动力输入杆的外端相连接,进而转动动力输入杆。当动力输出套在传动过程中承受的扭矩较小时,如目的装置处于无负荷状态;动力输入杆直接带动动力输出套转动。当动力输出套在传动过程中承受的扭矩增大至动力输入杆与动力输出套之间能承受的负荷扭矩时,如目的装置处于负荷状态,动力输入杆轴向移动,实现动力输入杆与动力输出套脱离,与动力输出齿轮相连接,进而带动动力输出齿轮转动;通过减速传动齿轮组件传动,最终实现带动动力输出套减速转动,同时达到省力的目的。
在上述的变速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减速传动齿轮组件包括位于壳体内壁上且与动力输出齿轮位置相对应的内齿;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三个行星轮和一个行星架,所述的内齿和动力输出齿轮之间通过三个上述的行星轮相连接;所述的行星轮定位在行星架上,所述的行星架与动力输出套固定连接。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有利于整理布置;同时具有传动性能稳定的优点。
在上述的变速传动装置中,所述的减速传动齿轮组件包括位于动力输出套外壁上的外齿,所述的壳体内定位有传动齿轮,所述的传动齿轮的一组齿与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另一组齿与动力输出套的外齿相啮合。
在上述的变速传动装置中,所述的自动切换机构包括位于动力输入杆上的限位凸圈,所述的限位凸圈的一端面具有沿周向均匀连续分布有若干个斜齿一,另一端面具有沿周向均匀连续分布有若干个斜齿二,所述的动力输出套上具有与斜齿一相啮合的斜齿三,动力输出齿轮端面上具有与斜齿二相啮合的斜齿四;动力输出齿轮和壳体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的斜齿四与斜齿二之间最大间距小于斜齿一齿高的弹簧三。
在上述的变速传动装置中,所述的自动切换机构包括位于动力输出套内壁上的内螺纹一和位于动力输出齿轮内壁上的内螺纹二;所述的动力输入杆的外壁从一端部到另一端部依次设有能与内螺纹一相连接的外螺纹一、限位凸圈和能与内螺纹二相连接的外螺纹二;所述的动力输入杆和动力输出套之间设有确定传动负荷扭矩的定负荷扭矩结构;动力输出齿轮和壳体之间设有能使所述的外螺纹二与内螺纹二之间最大间距小于外螺纹一和内螺纹一之间行程的弹簧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永喜,未经谢永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10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