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引线式弹簧冷凝电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43416.9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骆晶晶;孙仁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14 | 分类号: | H01C1/14;H01C1/16;H01B7/17;H01H85/175;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6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引线 弹簧 冷凝 电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阻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引线式弹簧冷凝电阻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产品在功能上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电阻弹簧组成的电阻器,另一部分为温度保护器件,电阻弹簧和温度保护器件均被串联入风机电路,通过电阻的分压效应降低通过风机马达的电流,从而降低风扇转速;温度保护器件则主要负责当电路出现异常导致电阻过热时,及时切断电路,起到保护周边部件的作用。在车用冷凝风扇系统中,系统自动通过切换,有选择的将调速电阻中的电阻弹簧串入或断开风机电路以达到控制风扇实现高低速度运行的功能。现有技术要接入弹簧冷凝电阻器,通常车上要设置两组插头和线束来实现高低速度运行。但上述结构不仅汽车冷凝系统的生产成本增加,也会占用有限的发动机仓内部空间。另一方面现有调速电阻不具备过热保护功能,在工作异常时将给整个风扇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多组插头和线束也增加了线束故障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用引线式弹簧冷凝电阻器,能将多组线束和插头整合电阻器上,实现风扇高低速的调节;同时设有温度熔断器进行过热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用引线式弹簧冷凝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多个连接插脚20、温度熔断器30、电阻弹簧40、网罩50、底座盖板60和线束70;所述的温度熔断器30、电阻弹簧40分别与多个连接插脚20连接后一并装入由底座10和网罩50连接构成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的底座盖板60安装在底座10下端部,所述的线束70与多个连接插脚20连接。
所述的底座10包括基板14,该基板14上设有网罩卡槽12、垂直于基板14的连接筋11、3孔连接器15和对称的底座盖板卡勾13。
所述的多个连接插脚20包含有2个弓形插脚21、中间插脚22和连接片23,一次成型固定在底座10内部。
所述的2个弓形插脚21尾部设有U形槽212;所述的连接片23和中间插脚22均设有焊接脚231;所述的连接片23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的连接片23和弓形插脚21上均设有弹簧安装孔211和弹簧焊接凸台213。
所述的温度熔断器30一端与连接片23的焊接脚231连接,另一端与中间插脚22上的焊接脚连接。
所述的电阻弹簧40包括2个对称的U形弯角41,该2个U形弯角41分别嵌入连接片23和弓形插脚21的各自弹簧安装孔211中,并分别与其对应的弹簧焊接凸台213固定。
所述的网罩50包括分别插入底座10的网罩卡槽12上的2个对称中空安装脚51,网罩卡槽12内的卡勾与中空安装脚51固定,网罩50的侧面设有一个封闭盖板52。
所述的网罩50采用耐腐蚀镀层,其上有多个圆形通孔。
所述的底座盖板60包括2个对称挂钩61和2个导线卡槽62,所述的2个对称挂钩61分别与底座10下部的底座盖板卡勾13配合固定。
所述的线束70包括线束接头71和绝缘套管72,线束接头71穿过导线卡槽62,分别与2个弓形插脚21尾部的U形槽212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了多个连接插脚固定在底座内部的结构,实现了多档电阻值的调节,达到高低速控制冷却风扇风速的目的;
2、由于采用线束直接连接冷凝风扇电机,具有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同时不会占用额外的风扇电机内部空间,节约了多个接插件及线束,降低了汽车冷凝风扇系统的成本;
3、由于设有温度熔断器来进行过热保护,具有良好安全性能;温度熔断器采用封闭管式,有良好的防水、耐腐蚀性能;
4、由于在线束连接点外侧用底座盖板密封,能够防尘,防水,适应高温、化学腐蚀的使用环境。
5、由于在线束外侧加装绝缘套管,能够提高线束的绝缘性能,并为线束提供有效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用引线式弹簧冷凝电阻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克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7434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