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线运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0108.X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7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宏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29/04 | 分类号: | F16C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运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跨设于导轨上并且可通过滚动体沿着导轨进行滑动的滑块的直线运动装置。尤其涉及能适用于车站月台门用的引导轴或一般输送装置的进给机构等用途中的直线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这种直线运动装置的领域中,工业设备等装置的小型化取得了进步。另一方面,对直线运动装置要求与较宽的载荷条件对应,并且进一步要求高负荷容量。因此近年来,不仅仅是机床,即使在一般的输送装置中,组装将滚动体作成“滚子”的直线运动装置的例子也增加。其原因是如果将滚动体作成“滚子”,则与将滚动体作成滚珠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达到高负荷容量/高刚度。
但是,当在滚动体中采用“滚子”时,与将滚动体作成滚珠的情况相比,直线运动装置对安装误差较敏感。因此一般情况下,在组装现有“滚子”的直线运动装置中,为了避免耐久性等功能降低,需要比将滚动体作成滚珠的情况更高精度的安装面精度。
另一方面,在一般输送装置中,由于成本的制约等而在无法充分确保直线运动装置用的安装面精度及组装精度的状态下使用直线运动装置,由此,具有出现噪音产生或提前损坏等情况。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构成直线运动装置的导轨作成保持弹性变形的形状的柔性构造(变形吸收构造)。根据该文献,可利用该柔性构造来吸收直线运动装置的安装误差,并能够使直线运动装置高负荷容量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4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1-274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61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没有考虑作成柔性构造的导轨的强度确保。因此,如果应力集中于作成柔性构造的导轨,则在大载荷作用时或反复载荷作用时,有可能由于强度不足而在比“滚子”的额定载荷小的负荷下提前损坏,从而使用“滚子”无法充分获得高负荷容量的效果。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因为长的导轨为柔性构造,所以拉制等的生产率恶化,制造成本增大。另外,当导轨为柔性构造时需要多个安装螺栓。因此,成本上升,并且导轨的安装性降低。另外,难以笔直地安装柔性构造的导轨。从而,安装误差有可能变大。
另一方面,目前还提出了吸收滑块主体与端盖的尺寸差以及组装误差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为了吸收组装时的误差而在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块主体)与形成转向道的部件(侧盖)的边界面上形成倒角凹部,并且将与倒角凹部嵌合的侧盖定位用的周缘突条部设置在侧盖上。
在此例中,利用在回流通道以及转向道的滑块宽度方向外侧引导滚动体的外侧引导部,在形成转向道的部件(侧盖)与形成上述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块主体)的边界面上形成有具有斜面的突起(周缘突条部),在形成上述回流通道的部件上形成有承接上述突起的斜面的斜面状切口面(倒角凹部)。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形成转向道的部件(端盖)与滑块主体(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的边界面上设置大致圆筒状的凸部,凸部被分割而容易变形,在形成回流通道的部件(滑块主体)与形成转向道的部件(端盖)的边界面上设置供上述凸部嵌入的大致圆筒状的凹部,由此在组装时吸收位置尺寸所产生的误差。
但是,专利文献2以及3都只能吸收滚动体间隙量的误差或偏移。此外,未达到具有端盖与滑块的脚部变形随动这样的嵌合部的规格。因此,在滑块的脚部较大变形的情况下,两部件(端盖与滑块主体)的接合部产生阶差,对滚动体的平滑循环造成阻碍。此外,在两个文献中都没有假定滑块的脚部较大变形(滑块的两脚部的部件刚度小于滚动体与滚动槽的接触部刚度)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是利用与使导轨为柔性构造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不同的技术,来提供结构廉价并且能够兼顾调心性(安装误差的吸收)和高负荷容量的直线运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第一方式的直线运动装置具备:在左右外侧面具有滚动槽的导轨;以及滑块,其在左右脚部的内侧面具有与该导轨的滚动槽相面对的滚动槽,并且通过夹在所述导轨的滚动槽与自身的滚动槽之间的滚动体以可滑动的方式跨设于所述导轨上,该直线运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关于所述滑块,跨设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的两脚部的刚度比所述滚动体与所述滚动槽的接触部的刚度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0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