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床以及研磨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0599.8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5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西出孝司;中野劝;石川善明;坂本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4B49/02 | 分类号: | B24B49/02;B23Q15/24;B24B5/00;B24B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朱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床 以及 研磨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磨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用于制造轴承的滚道圈(内圈、外圈)等各种工件的工序中,对某一工件(例如内圈)的内径进行研磨加工,对其它工件(例如外圈)的滚道槽进行研磨加工。关于为此进行的研磨加工技术,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在对工件设定(setting)切换时,会对磨具与工件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设定。在该情况下,在现有的研磨加工技术中,是在主轴上设定工件后,手动操作进刀轴,进行将设于该进刀轴的磨具与工件抵接的示教(teaching)作业。例如,对内圈的示教作业包括使磨具直抵与内圈内径面抵接(接触)的位置的进刀轴的手动操作。另外,对外圈的示教作业包括使磨具直抵与外圈的滚道槽抵接(接触)的位置的进刀轴的手动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60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上述示教作业(抵接作业)对熟练度有要求,因此对从事示教作业的操作者要求其对研磨加工具有高超技能。为此,基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实施示教作业有可能花费很多时间,造成工件设定切换所需时间变长的问题。其结果为,有可能难以实现工件研磨加工的高效化。
特别是在未使用工序内测头(in-process gauge)(通过将一对探针定位于工件的研磨加工部位而能够始终检测工件的研磨加工状态的尺寸控制装置)的情况下,会因抵接程度(增减)的不同而导致研磨加工部位的尺寸精度产生偏差。因此,容易产生不合格品,其结果为,研磨加工一开始(初始工件)就出产合格品、即,一下子就研磨加工出符合目标尺寸的合格品极为困难。
另外,在设备调试时(例如在每天早晨或每周之初调试时,或机械长期停机后的调试时),出现了因温度差(例如气温或水温等)造成设备结构尺寸变化的情况。有可能随着该尺寸变化的程度(增减)导致研磨加工一开始(初始工件)就产生不合格品。特别是在未使用工序内测头的机械中,明显出现了产生不合格品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加工技术,其实现了工件设定切换及调试所需的时间的缩短,并且,即使在未使用工序内测头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一次送进就能研磨加工出符合目标尺寸的合格品的研磨加工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磨床,具有:用于对工件实施研磨加工的磨具,和通过使磨具相对于工件进行相对移动而将工件研磨加工成规定的加工尺寸的磨具控制系统,其具有:预先设定磨具与初始工件接触的抵接位置的第一控制部;基于预先设定的抵接位置,将磨具定位在比抵接位置更靠跟前侧的初始工件研磨开始位置的第二控制部;当使磨具从初始工件研磨开始位置移动,对工件的外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在从抵接位置对初始工件进行使其为比加工尺寸大的尺寸值的恰好规定量的研磨加工后,在对工件的内表面进行研磨加工时,在从抵接位置对初始工件进行使其为比加工尺寸小的尺寸值的恰好规定量的研磨加工后,使磨具返回到初始工件研磨开始位置的第三控制部;在测量经过研磨加工后的初始工件的直径,根据该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研磨成加工尺寸应当研磨的残余量的第四控制部;和将磨具定位在前进恰好修正量的位置,并将该位置作为对第2号工件之后的工件进行研磨加工时的正常研磨开始位置,使磨具从该正常研磨开始位置移动,对工件进行研磨加工,直至加工送进完成位置的第五控制部。
在本发明中,第一控制部使用了与初始工件相同的工件,将磨具与工件接触的位置设定为抵接位置。
在本发明中,第一控制部根据磨具直径与初始工件的直径之差来设定抵接位置。
在本发明中还具有在磨床调试时,在磨床的组成发生尺寸变化的情况下,将磨具定位在从正常研磨开始位置恰好后退规定的退刀量的位置的第六控制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工件的设定切换以及调试所需的时间。另外,还能够实现即使在未使用工序内测头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一次送进就能研磨加工出符合目标尺寸的合格品的研磨加工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研磨加工技术的规格的示意图。
图2为示意性表示设定切换后的初始工件研磨加工循环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工件直径和磨具直径算出接触位置的工艺示意图。
图4为示意性表示调试时的初始工件研磨加工循环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0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