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2652.8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村上次伸;日冲宣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安瀚视特韩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25 | 分类号: | C03B5/225;C03B5/235;C03B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玻璃板的玻璃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液晶显示屏或等离子体显示屏等平板显示器(下文称为FPD)的玻璃基板中,例如以厚度为0.5mm~0.7mm、尺寸为300mm×400mm~2850mm×3050mm玻璃板为主流。
作为FPD用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已知有溢流下拉法。溢流下拉法中,通过在成形炉中使熔融玻璃从熔融玻璃成形体的上部溢出而成形为板状玻璃,将成形后的板状玻璃缓慢冷却、并将其切断。之后,按照客户的规格将切断后的板状玻璃再切断成规定的尺寸,进行清洗、端面研磨等,进行发货。
FPD用玻璃基板中、特别是液晶显示装置用玻璃基板中,在其表面形成有半导体元件,因此优选完全不含有碱金属成分或者即使含有也是对半导体元件等不会产生影响的程度的微量。
另外,若在玻璃基板中存在气泡,则其成为显露缺陷的原因,因而有气泡存在的玻璃基板无法作为FPD用玻璃基板来使用。因此,要求在玻璃基板中无气泡残留。在玻璃基板的制造中,去除熔融玻璃的气泡的技术被称为澄清,该澄清中,利用As2O3等澄清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去除气泡。更具体地说,进一步提高粗熔解的熔融玻璃的温度,使澄清剂发挥功能而使气泡上浮、脱泡,其后通过降低温度而使未脱泡而残留的小泡溶解吸收在玻璃内。作为澄清剂,除As2O3外,近年来从环境负荷方面出发,还使用SnO2或Fe2O3等来代替As2O3。如上所述,对于完全不含有碱金属成分或碱金属成分为微量的玻璃基板的情况,与钠钙玻璃等大量含有碱金属的玻璃基板相比,其高温粘性高、难以从制造中的熔融玻璃中去掉气泡,因而需要更高的澄清效果。
另一方面,已知有下述澄清技术:通过使电流流经由铂或铂合金构成的管的澄清槽中来对澄清槽加热(通电加热),并使熔融玻璃在该加热后的澄清槽中流通,由此来提高熔融玻璃的温度,进行澄清。(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1-5029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由铂或铂合金的管构成的澄清槽加热来提高熔融玻璃的温度时,熔融玻璃的温度有时不能均匀加热。例如,如图5所示,在通过管的熔融玻璃之中,由于与在壁面阻力大的管壁面附近流动的熔融玻璃的流速相比,在管路中心附近流动的熔融玻璃的流速更快,而且由于距离经加热的管的壁面远,因而在管路中心附近流动的熔融玻璃的温度低于在管壁面附近流动的熔融玻璃的温度,未能上升到澄清所必须的温度,具有澄清不充分这样的问题。该问题也为在电流流经由铂或铂合金的管构成的澄清槽中的情况下所发生的问题。
另外,在为了提高管中心附近的温度而增加由铂或者铂合金构成的澄清槽的加热量时,会促进铂或者铂合金的挥发,具有澄清槽的寿命缩短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从环境负荷的方面出发在使用SnO2作为澄清剂来代替As2O3的情况下,由于使熔融玻璃的温度高于使用As2O3的情况的温度,因而愈加具有铂或者铂合金挥发的问题。因此对由铂或者铂合金构成的管进行过剩加热乃不利状况。
另外,在澄清槽中,通过形成气泡易上浮的粘度可促进脱泡,但是,例如关于在液晶显示装置用玻璃基板等中优选使用的无碱玻璃,由于需要使其高温粘性高,使熔融玻璃的温度为高于碱性玻璃的高温,因而这样的无碱玻璃愈发具有铂或者铂合金挥发的问题。因此对由铂或者铂合金构成的管进行过剩加热乃不利状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与以往相比,可在熔融玻璃的澄清中防止构成澄清槽的管的铂或者铂合金的挥发,同时可提高熔融玻璃的澄清效果。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玻璃基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一边使熔融玻璃在由铂或铂合金构成的外周壁被加热的管中流动一边进行澄清的澄清工序。
上述澄清工序包括脱泡工序,在该脱泡工序中,使上述熔融玻璃中的气泡自熔融玻璃的液面向着上述管内的气相放出。
在上述脱泡工序中,通过对上述熔融玻璃进行搅拌,使上述熔融玻璃沿上述管径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安瀚视特韩国有限公司,未经安瀚视特控股株式会社;安瀚视特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2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