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应激指示物表达用核酸构建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05929.2 申请日: 2012-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3298938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1
发明(设计)人: 岩胁隆夫;及川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5/09 分类号: C12N15/09;A01K67/027;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G01N21/78;G01N33/15;G01N33/5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庞立志;孟慧岚
地址: 日本埼玉***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氧化 应激 指示 表达 核酸 构建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应激指示物表达用核酸构建物。具体而言,氧化应激是与Nrf2-Keap1通路有关的应激。

本发明也涉及使用上述核酸构建物来测定氧化应激的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使用上述核酸构建物来筛选氧化应激抑制用药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的活性氧类的生成和清除系统的平衡紊乱、活性氧类过量的状态。如果该状态发展下去,则构成机体的核酸、蛋白质、脂类等被氧化,对机体产生损伤。细胞如果暴露于氧化应激或亲电子性物质,则会通过诱导表达谷胱甘肽合成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等抗氧化蛋白质和II相解毒酶来参与机体防御(非专利文献1)。这种基于氧化应激的基因表达机制中,存在于基因上游的抗氧化剂应答元件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和与其结合的转录因子Nrf2起着重要的作用(非专利文献2和3)。

Nrf2是碱性亮氨酸拉链(bZip)型转录因子,作为针对氧化应激、亲电子性应激、毒性化合物及致癌物质等的细胞防御的重要控制因子起作用(非专利文献3、4、5和6)。在常规条件下,Nrf2通过由其与Keap1(Kelch样ECH联合蛋白1(Kelch-like ECH associating protein 1);其是Cul3系泛素E3连接酶复合物的底物衔接蛋白)的结合介导的泛素-蛋白酶体通路而迅速地分解(非专利文献7~10)。如果暴露于氧化应激或亲电子性应激,则Keap1中的多个反应性半胱氨酸残基被共价键修饰,通过由Keap1介导的分解而释放出Nrf2。其结果是,发生Nrf2的稳定化和随后向核中的转移,在核中,Nrf2与小Maf家族蛋白的成员形成二聚体。该复合物由已知作为氧化/亲电体应答元件(ARE/EpRE)的顺式作用DNA元件(cis-acting DNA element)介导,激活大范围的转录(非专利文献2和3)。

重要的是,体外和体内模型显示,Keap1-Nrf2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延顿舞蹈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神经变性疾病有关,或是减轻该疾病(非专利文献11)。此外,使用Nrf2基因敲除(Nrf2 KO)小鼠的最近的研究表明,Nrf2的机能障碍与人类疾病的病况有关,Nrf2在人类疾病中有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非专利文献12~14)。还有,最近人们发现,Nrf2作为急性肺损伤和急性炎症的机体侧防御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非专利文献15)。

迄今为止,氧化应激和针对氧化应激的细胞应答反应主要用培养细胞来进行研究,此外,关于监控氧化应激状态的报告物(reporter),也只知道低灵敏度的报告物。还有,氧化应激的检测一般通过测定某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来进行。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来测定氧化应激诱导性的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量,或者通过RNA印迹分析来测定在其下游诱导的HO-1的表达水平。但是,这些方法由于存在将细胞裂解的过程,因此难以在个体水平上确定受到氧化应激的脏器。迄今为止,制作了由氧化应激依赖性地受Nrf2诱导的启动子来使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报告物,但灵敏度不足,而且报告蛋白不适于个体观察,因此不能进行动物个体的分析,而只是停留在培养细胞水平的分析(非专利文献16)。

此外,迄今为止,已知将应激诱导性启动子和蛋白质分解控制位点组合而成的报告物(非专利文献17),包含荧光或发光蛋白、标记蛋白及调节蛋白的用于测定氧化应激的探针试剂(专利文献1)等。

综上所述,体内的氧化应激研究应该能提供在与氧化应激有关的神经变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病理、发病和细胞生物学上有用的信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申请第WO2009/1078号小册子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ushmore TH等, J. Biol. Chem. 1990;265(24):14648–14653

非专利文献2:Rushmore TH等, J. Biol. Chem. 1991;266(18):11632-11639

非专利文献3:Itoh K等,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7;236:313-322

非专利文献4:Moi P等,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91:9926–9930

非专利文献5:Venugopal R等,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6;93(25):14960–1496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未经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59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