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07852.2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町田博宣;铃木基啓;西田博史;内山洋平;森田健一;森本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D7/08;F28F3/12;F28F21/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热交换器,进行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其中,
具备:
流路形成体,其为了使所述第一流体流动而具有蜿蜒的第一流路;
蜿蜒管单元,其为了使所述第二流体流动而具有第二流路,且配置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第一流路,
所述流路形成体的至少一部分由树脂发泡体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树脂发泡体由含有气泡的发泡层和形成在所述发泡层之上且具有比所述发泡层的密度高的密度的表皮层构成,
所述表皮层面向所述第一流路,以使所述第一流体与所述表皮层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树脂发泡体由树脂材料制作,该树脂材料包含从聚苯硫醚、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聚砜、聚醚砜、多芳基化合物、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及聚丙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作为主要的树脂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树脂发泡体包含玻璃纤维作为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体具有:板状的上构件,其具有沿着面方向而蜿蜒的槽部;板状的下构件,其与所述上构件组合,
通过将所述下构件覆盖所述上构件的所述槽部而形成所述第一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上构件及所述下构件这双方由所述树脂发泡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上构件还具有平坦部,该平坦部具有与所述面方向平行的表面,
在所述平坦部,通过熔敷,将所述上构件与所述下构件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槽部在从所述上构件与所述下构件之间的接合面分离最大距离的位置具有最大的厚度,
随着接近所述接合面而所述槽部的厚度减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下构件具有与所述上构件的所述槽部及所述平坦部相同形状的槽部及平坦部,以关于所述上构件与所述下构件之间的接合面而形成上下对称的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蜿蜒管单元包含两个管,
所述两个管中的至少一个管具有螺旋形状,
具有螺旋形状的管卷缠在另一个管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树脂材料制作,
所述热交换器还具备:支承体,其为了对所述流路形成体进行加强而配置在所述流路形成体的周围,由具有与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第二树脂材料制作;中间层,其配置在所述流路形成体与所述支承体之间,缓和所述流路形成体与所述支承体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流路形成体具有:板状的上构件,其具有沿着面方向而蜿蜒的槽部;板状的下构件,其与所述上构件组合,
通过将所述下构件覆盖所述上构件的所述槽部而形成所述第一流路,
从所述上构件及所述下构件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由所述第一树脂材料制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中间层由弹性体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弹性体为多孔体、海绵或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中间层由具有所述第一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之间的线膨胀系数的材料制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第一树脂材料具有比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的线膨胀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078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