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大转动角的能量传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6820.9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J·施皮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椿本缆线牵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F16G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文登***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动 能量 传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涉及一种能量传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线引导设备和第一引导通道,第一导线引导设备设置在该第一引导通道中。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导线引导设备用于在位置固定的连接点和可动的连接点之间对导线、软管或类似物进行引导。这种导线引导设备也被称为能量传导单元或能量传导链。所述导线引导设备安装在不同的仪器、机器和设备中,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借助导线、软管或类似物将消耗介质、能量或类似物从位置固定的接口输送到耗电器的可动的接口的地方。导线引导设备可以是单股或多股的。
导线引导设备具有第一端部部件和第二端部部件。可移位部段位于所述端部部件之间并且与所述端部部件相连接。该部段可以由链节/部件构成,该链节构成用于容纳导线、软管或类似物的通道。链节可以具有两个彼此基本平行设置的连接片,连接片通过至少一个横向接片彼此相连接。
导线引导设备这样设置,使其具有下行段、弯折部段和上行段。导线引导设备以90°角转动的设置也是公知的,使得能量传导设备能基本进行环形运动。如果导线引导设备配有曲率半径和相反的曲率半径,那么可以使该导线引导设备沿两个弧形的方向运动。在这种设置中公知的是,导线引导设备设置在引导通道中。导线引导设备的一个端部部件固定在引导通道的内圈上。导线引导设备的另一端部部件设置在引导通道的外圈上。其中一个圈是可转动地并且与端部部件构成带动装置连接。
通过圈的转动,导线引导设备贴靠在外圈的内圆周或者内圈的外圆周上。由此可以实现不同的转动角。
还公知的设计方案是,两个导线引导设备反转设置,由此可以实现较大的转动角。
根据外圈直径与内圈直径之间的比率以及能量传导链的几何形状,可以实现相对大的转动角。但为此需要相当大的空间。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传导装置,该能量传导装置即使在转动角较大时也具有紧凑的结构型式。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由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能量传导装置得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能量传导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能量传导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线引导设备,用于在位置固定的连接点和可动的连接点之间引导导线、软管或类似物。该导线引导设备具有第一端部部件、第二端部部件和在端部部件之间并与端部部件相连接的可移位部段。所述导线引导设备构成用于容纳导线、软管或类似物的通道。所述能量传导装置还具有第一引导通道,该第一引导通道通过第一内圈和第一外圈形成。所述第一导线引导设备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通道中。所述第一端部部件与所述第一内圈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部件与所述第一外圈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能量传导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引导通道,所述第二引导通道通过第二内圈和第二外圈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通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导通道彼此叠置并且能够围绕一共同的轴彼此相对转动。由根据本发明的能量传导装置的这种结构得到了能量传导装置的紧凑的结构型式。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引导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导线引导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导线引导设备具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在连接件之间并与连接件相连接的可移位部段。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内圈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外圈相连接。
通过能量传导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除了得到能量传导装置的紧凑的结构型式之外,还能实现达到大的转动角的可能性。所述能量传导装置可以具有多个彼此叠置的引导通道,其中各设有至少一个导线引导设备。
如果仅设有两个引导通道,那么有利的是,第一引导通道是可转动的并且第二引导通道是位置固定的。所述第二引导通道可以与底部的相应的安装底座或类似物相连接。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能量传导装置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设有耦合单元,从而使两个相邻的引导通道彼此耦合。所述耦合单元这样设计,即在到达第一末端位置时使相邻的引导通道的可转动的内圈或外圈耦合。在依赖转动角所到达的第二末端位置上使可转动的内圈或外圈退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椿本缆线牵引有限公司,未经椿本缆线牵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68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苦荞燕麦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单侧往复摆动的茶叶分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