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7672.2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3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青沼昌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 |
主分类号: | H05B33/10 | 分类号: | H05B33/10;H01L51/50;H05B3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健;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el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EL元件的制造技术,尤其涉及有机EL元件的电极形成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在基板上按照下部电极、一层或多层有机功能层以及上部电极的顺序进行成膜,从而制造有机EL元件。
在该有机EL元件的制造工序中,通过热、等离子体等向靶材料提供能量,使构成靶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粒子附着并堆积于成膜基底,由此形成电极。
由于通过热、等离子体等向靶材料提供能量,因此在有机功能层上成膜上部电极的工序中,作为成膜基底的有机功能层有时会受到热、等离子体等的影响而受到损伤。该有机功能层的损伤会导致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压、元件寿命等特性下降。
因此,在上部电极的成膜工序中,担心会由于对基底的有机功能层的损伤而引起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压、元件寿命等特性下降,因而通常采用蒸镀法、或者低能量工艺的溅射法(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成膜功率密度为1W/cm2的溅射法来成膜上部电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5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9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通过蒸镀法或者低能量工艺的溅射法,在有机功能层上成膜电极,由此来制造有机EL元件,但无法得到足够的驱动电压以及元件寿命的特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驱动电压、元件寿命的特性优异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元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包括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的一对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的有机EL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磁控溅射法,以4.5W/cm2以上且9.0W/cm2以下的成膜功率密度,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所述上部电极。
发明的效果
通过4.5W/cm2以上且9.0W/cm2以下的成膜功率密度的磁控溅射法,以高能量工艺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电极,因此能够提高有机功能层和电极之间的密着性。由此,能够制造驱动电压、元件寿命的特性优异的有机EL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机EL元件100的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磁控溅射装置300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改变成膜方式而成膜的ITO膜的单膜评价结果的图。
图5是表示改变氛围气压的成膜条件而成膜的ITO膜的单膜评价结果的图。
图6是表示改变成膜方式而成膜的ITO膜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改变氛围气压的成膜条件而成膜的ITO膜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Alq3膜/ITO膜界面的XPS分析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等离子体特性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通过对向靶式溅射法成膜的ITO膜的SEM照片的图。
图11是表示通过磁控溅射法成膜的ITO膜的SEM照片的图。
图12是表示ITO膜的结晶尺寸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3是表示ITO膜的结晶的晶格常数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对有机EL元件施加了5V电压的情况下流动的电流的值的图。
图15是表示有机EL元件的电压-电流密度特性的图。
图16是表示通过等离子体枪(plasma gun)蒸镀法、或者磁控溅射法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ITO膜而制造的有机EL元件的辉度(brightness)减半寿命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7是表示通过对向靶式溅射法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ITO膜而制造的有机EL元件的辉度减半寿命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18是表示通过磁控溅射法、对向靶式溅射法、或者等离子体枪蒸镀法在有机功能层上形成ITO膜而制造的有机EL元件的辉度减半寿命的测定结果的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本有机雷特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7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