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轨车辆的可至少稍微转向的后轮的独立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17835.7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6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M·格兰泽;H·肖尔茨;L·泽塔勒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7/00 | 分类号: | B62D17/00;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轨 车辆 至少 稍微 转向 后轮 独立 悬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轨车辆的借助致动器可至少略微转向的后轮的独立悬架,该车辆的支承车轮的转动支承件通过一个大致沿车辆纵向延伸的纵导杆以及两个前掠地向内主要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并且在车辆纵向上观察时处于不同平面中的横导杆引导,所述横导杆的远离转动支承件的端部至少稍微铰接地直接或间接与车身连接。对于现有技术除DE4129643C2外尤其是参见DE3827039A1。
背景技术
在第一篇提到的文献中描述了一种专业界上所谓的中心导杆轴,该中心导杆轴尤其是在被驱动的车轮中体现出有利的运动学性能并且在此要比另外已知的所谓的斜导杆轴更加优势。在第二篇提到的文献中提出一种如何使如此被引导的车轮稍微转向的可能性。在此借助适合地作用于纵导杆的车身侧的轴承上的致动器可调整车轮的前束角。但该已知的布置不仅在车身侧的纵导杆轴承区域中而且在纵导杆的附近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用于致动器的水平的可转动性(沿车辆横向),根据车身的设计在该区域中有可能不能提供所述结构空间。另外不利的是,在双轨车辆上需要两个致动器用于使两个后轮转向,这不仅是昂贵的,而且在控制技术上很难实现。
发明内容
在当前应提出一种在这方面改进的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特征的独立悬架或车轴,并且保持这种车轮悬架或车轴的有利的基本的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性能以及基本尺寸(本发明的任务)。
该任务的解决方案的特征如下:所述转动支承件通过两个沿车辆纵向观察时处于不同高度中的轴承或铰链与纵导杆铰接连接,使得所述轴承或铰链描述一个在侧视图中主要垂直延伸的具有负主销偏置距的转向转动轴线,并且每个横导杆通过一个橡胶轴承或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小的转动自由度的铰链固定在纵导杆上,并且转动支承件在支撑在软的橡胶轴承的情况下还通过转向横拉杆引导,该转向横拉杆与大致设置在中央的并且作用于车辆两个后轮的致动器的大致沿车辆横向可移动的调节元件连接。有利的扩展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
与开头所提的DE3827039A1不同,根据本发明实现一个独立于横导杆的车轮侧的铰链的转向转动轴线并且如此提供的附加自由度通过转向横拉杆约束,该转向横拉杆作用于轮架,轮架现在被称为转动支承件,但在功能上与围绕该转向转动轴线相对于纵导杆可转动的轮架没有不同。现在增加的车辆第一后轮的转向横拉杆与在下文中所谓的转向致动器的调节元件连接,并且车辆第二后轮也通过其转向横拉杆与同一(转向)致动器的调节元件连接。根据本发明唯一的并且为两个后轮设置的大致设置在中央的致动器的该一个调节元件或也许两个调节元件例如可以是能够沿车辆横向移动的杆、类似于轿车前轮转向机构中的齿条。致动器可在两个横导杆在车身、轴架或类似物上的内侧铰接处附近设置并且因此需要较小的附加结构空间。
如上所述,转动支承件相对于纵导杆具有大致围绕竖轴的转动自由度。该转动自由度可通过一个合页铰链或两个球铰链或类似的支承装置或铰链实现。致动器的调节运动通过转向横拉杆引起转动支承件围绕转向转动轴线的转动并且因此引起在转动支承件上可围绕其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的车轮的转向角。为了实现所述转向转动轴线,例如可一起利用两个外侧的横导杆轴承的螺纹连接来将例如两个定义转向转动轴线的球铰链固定在纵导杆上,这原则上在未在先公开的申请号为102011007283.7的德国专利申请中示出。有利的是,所述两个球铰链或其它设置用于实现转向转动轴线的铰链沿车辆行驶方向看位于两个外侧的横导杆轴承前方,以便使转向转动轴线尽可能靠近车轮中心,由此产生在数值上较小的主销后倾距离,从而确保在转向运动期间车轮支承点较小的横向偏移。
已知中心导杆轴在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下在适合地设计车身侧的纵导杆轴承的情况下表现出稳定性能。例如在EP0052153B1中所描述的,通过使车身侧的纵导杆轴承在以较大分量沿车辆纵向延伸的第一方向(这通常是轴承的径向)上的刚性大于该轴承在与此垂直的以较大分量沿车辆横向延伸的方向(通常是轴向)上的刚性,使得在制动力影响下车身侧的纵导杆轴承点产生大致垂直于两个横导杆稍微朝向横导杆的移动方向,由此车轮稍微进入前束。亦出于结构空间的原因所选择的两个横导杆向内前掠有利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17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