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33511.2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2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申庆澈;朴性州;李鲁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悠进机器人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9/06 | 分类号: | B25J19/06;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机器人 缓冲器 组件 | ||
1.一种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动构件,其设置得能够相对于机器人主体向前后方向移动;
第一弹性构件,其向前方对所述滑动构件施加压力;
第一传感器,其在所述滑动构件向后方移动预定距离以上时对此进行感测;
前板,其设置于所述滑动构件的前方,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滑动构件,并且在所述滑动构件向前后方向移动时与所述滑动构件整体移动;以及
第二传感器,其在所述前板转动预定角度以上时对此进行感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的平面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引导构件,其位置相对于所述机器人主体固定,并引导所述滑动构件向前后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引导构件相对的面中的任一面上形成引导突起,在另一面上形成引导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构件,其固定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及所述引导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于其中,并且其固定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及所述第二传感器是接触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包括:
结合部,其从所述前板的内周面向后方延长,并以可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所述滑动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结合部中的任一者上形成转动轴,在另一者上形成用于插入所述转动轴的结合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其以所述结合部为间隔结合于所述滑动构件,以防止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滑动构件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弹性构件,其在所述前板向一个方向转动时提供使所述前板向所述一个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的压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衡构件,其结合于所述滑动构件并与所述滑动构件整体移动,并且其两端分别以所述前板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地与所述前板接触,从而向前方对所述前板施加压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包括:
销安装槽,其形成于所述前板的内周面,用于安装所述平衡构件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其将所述平衡构件结合于所述滑动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包括:
转动限位突起,其从所述前板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突出,并且在所述前板转动预定角度时接触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一侧,从而防止所述前板的转动超出所述预定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的缓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感器是接触式传感器,并配置于所述滑动构件的后方,
其中,所述滑动构件包括:
容纳槽,其从所述滑动构件的后面向前方凹陷,并向后方开放;
按压构件,其以能够向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所述容纳槽;以及
第三弹性构件,其介于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按压构件并向所述第一传感器方向对所述按压构件施加压力,
其中,在所述滑动构件向后方移动所述预定距离以上时,所述按压构件接触所述第一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悠进机器人股份公司,未经悠进机器人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335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