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47655.3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C.朴;Y-P.E.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 | 分类号: | H04L1/20;H04L1/00;H04L25/03;H04B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汤春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中的 传送 模式 自适应 | ||
1.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100)的接收器(110)处进行的传送模式自适应的方法(300),所述方法(300)包括:
基于从传送器(130)传送的信号来测量(310)无线信道;
基于无线信道测量来确定(320)对于多个传送模式中的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
基于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确定(330)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
确定(340)是否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以用于通过所述无线信道的传送,每个候选传送模式在所述多个传送模式之间具有相同的确定的最高聚合吞吐量;以及
在确定存在多个候选传送模式时基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传送模式以供所述传送器(130)使用,
其中每个传送模式规定一个或多个参数以用于经由所述传送器(130)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从所述传送器(130)到一个或多个层的接收器(110)的传送,并且规定码字到层的映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所述无线测量来确定(320)对于每个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的步骤包括对每个传送模式进行:
基于所述无线信道测量来确定(410)所述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集,每个SINR集包括一个或多个SINR值,其中该传送模式的SINR集的数量等于码字的数量并且其中每个SINR集中的SINR值的数量基于层到与该SINR集关联的码字的映射;以及
基于该SINR集的SINR值来确定(420)对于所述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该SINR集的SINR值来确定(420)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1010)对于该SINR集中的每个SINR值的等效容量值;
对所述等效容量值求和(1020);以及
基于求和的等效容量值来确定(1030)该SINR集的集SINR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基于该传送模式的一个或多个SINR来确定(330)每个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的步骤包括对每个传送模式进行:
基于该SINR集的集SINR值从排序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组选择(510)对于该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MCS,其中每个MCS规定要求集值并且为该SINR集选择的MCS在所述排序的MCS组中是该SINR集的集SINR值满足其要求集值的最高MCS;
基于为该SINR集选择的MCS来确定(520)每个SINR集的集吞吐量;以及
对该传送模式的所有SINR集的集吞吐量求和(530)作为该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所述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确定(610)对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补偿值,所述补偿值是可以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每个SINR集的集SINR值补偿并且仍维持相同最高聚合吞吐量的最大值;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620)具有最高补偿值的候选传送模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从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所述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将公共校正值应用(710)于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使得校正的集SINR值位于多个MCS的要求值的范围内;以及
选择(720)候选传送模式,所述候选传送模式的校正集SINR集映射到所述MCS,使得选择的传送模式的聚合吞吐量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间是最高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300),其中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350)作为选择的传送模式的步骤包括:
基于该候选传送模式的集SINR值来确定(810)每个候选传送模式的信道容量;以及
在所述候选传送模式之中选择(820)具有最高信道容量的候选传送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76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用户偷热水装置
- 下一篇: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