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网络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无效
申请号: | 201280047655.3 | 申请日: | 2012-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C.朴;Y-P.E.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0 | 分类号: | H04L1/20;H04L1/00;H04L25/03;H04B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徐予红;汤春龙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网络 中的 传送 模式 自适应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技术领域涉及无线网络的节点中的传送模式自适应。特别地,领域与在存在增益变化的情况下在多个传送模式之中为无线网络中的节点选择传送模式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MIMO(多输入多输出)被视为对于高速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的关键元件。MIMO可以提供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两者。MIMO能够实现多个流的同时传送,每个流称为层。传送天线、接收天线和层的数量分别由NT、NR和R指示。层R的数量从不大于传送天线NT的数量,并且通常小于或等于接收天线NR的数量。
大体上,MIMO假设使用预编码器,其在数学上表达为层信号向量(R x 1)与预编码矩阵(NT x R)的左乘。该预编码矩阵从预定义矩阵集(如在表1和2中分别对于两个和四个传送天线例示的所谓的码书)选择。预编码矩阵的第r列向量代表第r层的天线散布权重。
预编码矩阵通常由线性无关的列组成,并且从而R称为码书的秩。预编码器的一个目的是使预编码矩阵与信道匹配以便增加接收的信号功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层间干扰,由此提高每个层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因此,预编码器选择需要传送器知道信道性质。一般,信道信息越准确,预编码器匹配越好。
在3GPP LTE UL(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的长期演进上行链路)中,供传送器(例如UE(用户设备))使用的预编码器选择(其包括秩和预编码矩阵两者的选择)在接收器(例如,eNodeB)处做出。从而,接收器不必将信道信息反馈给传送器。
相反,接收器必需获得信道信息使得可以做出正确的预编码器选择。这可以在LTE UL情况下由传送例如DM-RS(解调参考信号)和SRS(探测参考信号)等已知信号的传送器促进。示例在图1中图示,该图1图示eNodeB 110,其服务于从UE 130接收上行链路传送的覆盖区(或小区)120。eNodeB 110选择一个编码器以供UE 130-1使用、另一个编码器以供UE 130-2使用并且再另一个预编码器以供UE 130-3使用。每个UE 130可以通过将已知信号传送到eNodeB 110而促进预编码器选择。DM-RS和SRS两者都在频域中限定并且从Zadoff-Chu序列得到。
应注意对DM-RS而不对SRS预编码。从而,从DM-RS获得的信道信息是R个层所经历的等效信道,而不是NT个天线所经历的物理信道。在数学上,使H指示NR ×NT物理信道矩阵,W指示NT×R预编码矩阵,并且E指示NR×R等效信道,它遵循
其中D是NT ×NT对角矩阵,它的对角元素代表天线间增益/相位不平衡。使用上文的标记,由EPUSCH、EDMRS和ESRS指示的对于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等效信道、DM-RS和SRS可以表达为
在这里假设在PUSCH、DM-RS和SRS之间不存在信道变化并且D不失一般性地设置成PUSCH和DM-RS的单位矩阵。还假设PUSCH和DM-RS经历相同的信道。还注意(2)中的HSRS直接从SRS获得,并且基于HSRS、作为假定的预编码器W的函数的等效信道ESRS可以获得为。
典型地,基于SRS选择预编码器,这是因为这更容易在完全了解信道(即,物理信道,(2)中的HD)的情况下实行。基于物理信道(其基于SRS而估计的),接收器选择最佳预编码器并且通知传送器。用于选择预编码器的一个标准是使吞吐量最大化。例如,对每个预编码器(即,秩和预编码器矩阵的每个选择)计算有效SINR,计算相关吞吐量,并且选择使吞吐量最大化的预编码器。但应理解预编码器选择受制于测量期与实际数据传送期之间的天线间不平衡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7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用户偷热水装置
- 下一篇: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