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1053.5 | 申请日: | 2012-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0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竹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C09K11/00;C09K11/08;C09K11/7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元件 制造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白色光源,众所周知有:具有蓝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含有荧光体的波长转换元件,射出白色光的白色光源,其中,该白色光为自蓝色LED射出并透过荧光体的光与来自荧光体的荧光的混合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120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白色光源中,存在因蓝色LED的发光特性的差异或变动等而导致射出光的色调发生变化的情况。此外,自蓝色LED或波长转换元件射出的光的波长带(帯域)较窄。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白色光源难以获得优异的显色性。
鉴于此种问题,业界要求一种产生较宽的波长带的发光的发光元件。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较宽的波长带的发光的发光元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具备第1波长转换部及第2波长转换部。第2波长转换部配置于第1波长转换部上。第1波长转换部包含以A1B1Ow1(其中,A1包含选自La、Y、Gd、Yb及Lu中的至少一种、和0.001摩尔%~5摩尔%的Bi,B1包含选自Sn、Zr及Hf中的至少一种,W1为用以保持电中性的正数)所表示的烧绿石型化合物为主成分的陶瓷。第2波长转换部包含以A2B2Ow2(其中,A2包含选自La、Y、Gd、Yb及Lu中的至少一种、和0.001摩尔%~5摩尔%的Bi,B2包含选自Sn、Zr及Hf中的至少一种,W2为用以保持电中性的正数)所表示的烧绿石型化合物为主成分的陶瓷。A1中的La的含量多于A2中的La的含量。A2中的Y、Gd及Lu的含量多于A1中的Y、Gd及Lu的含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的某特定方式中,A1包含La和0.001摩尔%~5摩尔%的Bi。B1包含选自Sn、Zr及Hf中的至少一种。A2包含选自Gd及Y中的至少一种和0.001摩尔%~5摩尔%的Bi。B2包含选自Zr及Hf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特定方式中,当照射波长为360nm的光时,自第1波长转换部射出的光与自第2波长转换部射出的光的混合光为白色。
在本发明中,所谓“白色”是指:在CIE1960uv色度图中,光源的色度坐标与黑体辐射轨道的距离duv为0.02以下、且与其最接近的黑体辐射轨道上的温度即相关色温为3000K~10000K的光源。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的另外的特定方式中,发光元件还具备设置于第1波长转换部与第2波长转换部之间的互扩散层。
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中,形成含有第1荧光体或其前体的第1陶瓷生片。形成含有第2荧光体或其前体的第2陶瓷生片。层叠第1陶瓷生片与第2陶瓷生片而制作层叠体。进行如下烧结工序:通过烧结层叠体,而获得包含由第1陶瓷生片形成的第1波长转换部、及由第2陶瓷生片形成且与第1波长转换部接合的第2波长转换部的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某个特定方式中,在烧结工序中,以在第1波长转换部与第2波长转换部之间形成互扩散层的方式烧结层叠体。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也可以为了缓和烧结所产生的应力,而在第1生片与第2生片之间包含具有各个生片的中间的组成的第3生片,该情形也不会影响到以下说明中的作用、效果。此外,在该情形下,有时能够抑制龟裂的产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1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