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积结构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1820.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中井祐介;牧野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7/06 | 分类号: | B32B7/06;B32B3/30;G02B1/11;G02F1/1335;G09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刘香兰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积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对于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通过粘合膜保护其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
本申请根据2011年12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1-284679号主张优先权,在这里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因为各种图像显示装置、透镜、橱窗等存在因太阳光或照明的光在表面上发生反射而导致的可见性降低的问题,所以有时会在表面上粘合防反射膜。
作为防反射膜,较引人注目的有基材表面上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膜。特别是称之为蛾眼(Moth-Eye)结构的微细凹凸结构,其具有多个并排的大致呈现出圆锥形、棱锥形的突起(凸部),使折射率从空气折射率到材料折射率连续地增大,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防反射方法。
作为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微细凹凸结构的方法,较引人注目的是:使用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阳极氧化铝,其微细凹凸结构由阳极氧化所形成的多个细孔(凹部)构成,将该阳极氧化铝的微细凹凸结构转印到基材的表面上的方法(专利文献1)。
对于表面上形成了微细凹凸结构的防反射膜等物品,为了防止其表面上附着污垢等、且维持微细凹凸结构的形状(保护)的目的,在加工工序之间或物品从出厂到使用之前,将粘合膜贴在形成了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
但是,当物品转印了细孔的平均间隔在可见光的波长以下的阳极氧化铝的微细凹凸结构,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了微细凹凸结构后,凸部之间的平均间隔变窄,且与粘合膜相接触的凸部的顶部的面积小。因此,以往粘合在凸部的平均间隔大于可见光的波长的防强光结构或棱镜结构上的粘合膜,难以贴付在凸部的平均间隔在可见光波长以下的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即,以往的粘合膜容易发生得不到充分的贴合力、或者相反地贴合力过大的问题。
所以为了容易地粘合保护膜并且粘合的保护膜不会因不小心而剥落,而如果有意图将其剥落时,又可以容易地剥离,提出了下述方法,在表面上形成了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凹凸部和不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非凹凸部的物品的表面上,贴合相对于凹凸部的初期贴紧强度为0.03N/25mm以下的保护膜的方法(专利文献2)。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56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078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带粘合膜的物品,没有考虑到通过冲床加工、数控切割等加工成期望形状的情况。当表面整体经加工成为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凹凸部时,存在加工工序之间粘合膜被剥落、以及加工后不能粘贴新的粘合膜的问题。
为了不使微细凹凸结构的表面上贴合的粘合膜剥落,最好使用贴合力高的粘合膜。但是这种情形下,存在着剥离了粘合膜之后,粘合膜的粘合剂残留在物品的微细凹凸结构的凹部的现象(残胶)。微细凹凸结构的凹部具有残胶时,物品的光学性能容易降低。特别是如果粘合膜粘合在蛾眼结构的表面上时,剥离粘合膜时凹部上容易残留粘合剂,损害防反射性能。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旨在提供一种层积结构体,不会因为不小心而使物品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上贴着的粘合膜剥落,而在有意图地将粘合膜剥落时,又可以容易地进行剥离,并且余留在微细凹凸结构上的残胶非常少。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粘着特性的粘合膜,可以在物品的微细凹凸结构一侧表面上贴合粘合膜,并且即使剥离了粘合膜后余留在微细凹凸结构上的残胶也较少,几乎不损害防反射性能,其结果是,可以在加工工序之间、以及出货后到使用之前,保护微细凹凸结构免于划痕或污渍附着,从而完成本发明。
(1)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的层积结构体,其具有:表面具有微细凹凸结构的物品以及与所述物品的微细凹凸结构一侧的表面相接触的粘合膜,所述微细凹凸结构凸部间的平均间隔为400nm以下,按照JIS Z0237:2009用下述方法测定的所述粘合膜的低速剥离力P为0.01N/25mm以上,小于2.5N/25mm,按照JIS Z0237:2009用下述方法测定的所述粘合膜的高速剥离力Q与低速剥离力P的比(高速剥离力Q/低速剥离力P)小于2。
(剥离力的测定方法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丽阳株式会社,未经三菱丽阳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1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