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3497.0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伊东博之;今井贵史;佐佐木秀浩;村田诚志郎;盐谷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洋座椅;株式会社JSP |
主分类号: | B60N2/64 | 分类号: | B60N2/64;A47C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靠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靠背的轻型化,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富于再循环性、适合感且富于缓冲性为特征的车辆用座椅靠背。
背景技术
通常,就车辆用座椅靠背而言,内包有金属制的座椅骨架、钢丝,并通常使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缓冲材料,然后利用表皮材料包覆整体而成。乘员的负荷主要通过使在座椅骨架、钢丝与表皮材料之间夹着的聚氨酯泡沫层向压缩方向挠曲来支承,缓冲性和适合性主要通过聚氨酯泡沫层向压缩方向挠曲时的反作用力、恢复力以及挠曲而获得。
另外,作为涉及车辆用座椅靠背的轻型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技术:座椅骨架呈框状,且座椅骨架的截面呈山形,并且,在座椅骨架的框状的内周侧形成上述山形的一侧且具有与就坐者相对的倾斜面,在座椅骨架上覆盖具有弹性的网,通过将该网的周缘部自座椅骨架的山形上方牵引且在该山形的另一侧固定,而以形成凹曲面状的就坐面的方式张设,在网与座椅骨架的倾斜面之间设有角度。
作为其他的涉及轻型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这样一种涉及车辆用座椅的技术:其具有就坐部,该就坐部包括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骨架的底板、配置于该底板上的块、配置于该块上的弹簧板、以及包覆该弹簧板的表皮,以在上述底板与上述弹簧板之间形成预定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上述块,上述弹簧板利用具有弹性的发泡体而成型,该发泡体由PP(聚丙烯)微珠发泡体、PE(聚乙烯)微珠发泡体、PP发泡体、PE发泡体、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树脂)发泡体、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以及聚氨酯泡沫材料中的任一者形成,上述弹簧片在向上述底板方向施加力时向上述空间内挠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0094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通常的车辆用座椅靠背中使用聚氨酯泡沫作为缓冲材料,由于其缓冲性极高且舒适性优异,因此至今仍较多使用。但是,该聚氨酯泡沫存在再循环性能差的问题。而且,车辆用座椅靠背除了谋求通常的缓冲性以外,还谋求对于随着汽车的运动而施加于乘员的前后左右的加速度、将乘员的身体以最佳的位置支承的功能。为了减轻长时间乘车时的疲劳,也需要以最佳的位置支承身体。因此,对于仅仅是非常轻型且软质的聚氨酯泡沫来说无法满足该功能,所以为了获得某种程度的刚性,需要将聚氨酯泡沫的密度设为一定以上的密度,因此,存在轻型化无法推进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中,支承由乘员产生的负荷的网材料被设于靠背周围的座椅骨架收揽而被坚固地固定,因乘员的就坐而施加的负荷经由网材料最终利用座椅骨架的刚性来支承。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座椅骨架的构造必须保持一定以上的强度,因此,虽然与以往的缓冲材料相当的网材料自身的重量较轻,但是因座椅骨架的重量有增加趋势,而作为整体的重量减轻效果不充分。
而且,网材料的缓冲性主要通过材料的伸缩来获得,因而其缓冲性被限定,因长时间使用而产生松弛,还存在商品性差的倾向。另外,由于是在座椅骨架上张架平面的网材料的构造,因此,基本的靠背的形状为平面状,而难以获得为了以最佳的位置支承乘员的身体所需的三维形状,其结果,存在使乘员产生不适感的问题。这是因为,在因汽车的运动而向乘员施加横向G时等,利用不稳定的吊床状的网材料无法稳定地支承乘员的身体。
接着,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弹簧板为外形呈大致矩形的板状发泡体,在该弹簧板的供乘员就坐的一侧沿横向形成有多个槽。但是,若槽部较浅,则无法产生柔软性,若槽部较深,则在缓冲材料挠曲时,在仅存的槽部底部的连结部分集中过大的拉伸力,而发生较大的伸长变形,因此很有可能产生无法恢复的永久变形、或断裂。位于槽底部的连结部分只要一部分损坏,则一下子失去支承,缓冲材料整体的表观硬度急剧下降,作为缓冲材料的功能较大程度地受损。因而,事实上难以为了避免损坏而将缓冲材料的挠曲设为一定以上,难以赋予充分的就坐时的适合感和舒适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记载有:根据乘员的体型适当选择高度不同的块,从而能够获得个人的良好的就坐感,但存在这样的问题:乘员必须根据体重的轻重在就坐之前改变为适合自己的高度的块、即必须做出在现实上难以实施的应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于在乘员就坐时的适合感、缓冲性、能够实现轻型化、且富于再循环性的车辆用座椅靠背。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洋座椅;株式会社JSP,未经株式会社东洋座椅;株式会社JSP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