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用于可膨胀聚碳酸亚丙酯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及由其制备的可膨胀聚碳酸亚丙酯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5456.5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4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朴泳孝;丁光镇;玉明岸;洪承权;田民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0;C08K3/00;C08J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用于 膨胀 碳酸 亚丙酯 树脂 组合 方法 | ||
1.制备用于可膨胀聚碳酸亚丙酯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交联步骤:使用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热塑性树脂(a2)和交联剂、扩链剂或其混合物(C);以及
2)混合步骤:将步骤1)所得的材料、聚碳酸亚丙酯增容剂(B)、无机材料(D)和热稳定剂(E)彼此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联步骤(步骤1)为将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与所述热塑性树脂(a2)捏合以使其交联的步骤,或使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和所述热塑性树脂(a2)中的每个交联以使其混合的步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联步骤(步骤1)为将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和所述热塑性树脂(a2)捏合以使其交联的步骤,或使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与所述热塑性树脂(a2)中的每个交联以使其混合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可膨胀聚碳酸亚丙酯的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
100重量份的由10-90wt%的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和10-90wt%的所述热塑性树脂(a2)组成的基料树脂(A);
0.1-20重量份聚碳酸亚丙酯增容剂(B);
0.01-10重量份交联剂、扩链剂或其混合物(C);
0.1-10重量份无机材料(D);以及
0.01-1重量份热稳定剂(E)。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可膨胀聚碳酸亚丙酯的所述树脂组合物进一步包括选自0.01-50重量份的阻燃剂(F)和1-20重量份的抗冲加固剂(G)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碳酸亚丙酯树脂(a1)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a2)是选自以下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聚乳酸、聚乙酸乙烯酯、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和具有以下结构的共聚多酯,
(其中,-[R-O]z-代表多元醇,选自(a)分子量为200-10000的聚酯二元醇三醇,(b)分子量为200-10000的聚醚二醇,以及(c)分子量为10000或以下的聚酯多元醇二醇;m代表2-10的整数,n代表0-18的整数;p代表2-10的整数,v、w、x和y各代表0-100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增容剂(B)是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00g/mol的丙烯酰基共聚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丙烯酰基共聚物是通过选自以下的至少两种单体共聚而形成的聚合物:线性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支化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环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其组合。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聚碳酸亚丙酯增容剂(B)是低分子量聚碳酸亚丙酯或聚碳酸亚丙酯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为500-1000000g/mol。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联剂是选自以下的一种聚异氰酸酯、或两种或多种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间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1,4-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亚联苯基二异氰酸酯、N-对马来酰亚胺基苯基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扩链剂是选自以下的一种或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10-癸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1,3-丙二醇、三甲基丙醇、双酚、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己内酯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未经SK新技术株式会社;SK综合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545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化水的生物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连退镀锌冷轧钢卷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