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合金注射成型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6466.9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3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P·C·鲍那曼;R·N·马斯特;M·J·莱恩;S·S·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14 | 分类号: | B22D17/14;B22D17/22;B22D17/08;B22D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管琦琦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合金 注射 成型 | ||
背景
注射成型是一种常规用来从塑料形成制品的制造工艺。这包括使用热塑性塑料材料和热固性塑料材料来形成制品,诸如玩具、汽车部件等等。
技术随后发展到将注射成型用于诸如金属合金的非塑料材料。然而,金属合金的诸特性将因这些特性(诸如,流动性、热膨胀等等)所致的复杂性而使常规注射成型技术的使用受限于诸如手表部件之类的小制品。
发明内容
描述了金属合金注射成型技术。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这些技术可以包括注射压力的调整、分流道的配置,和/或真空压力的使用等以促进金属合金流动通过模具。还描述了利用突起来抵消热膨胀及冷却后金属合金的后续收缩的技术。此外,描述了其中特征的边沿半径配置成促进流动和减少空隙的技术。本文还描述了各种其他技术。
提供本发明内容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将在以下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不旨在标识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来描述详细描述。在附图中,附图标记最左边的数字标识该附图标记首次出现于其中的附图。在说明书和附图的不同实例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可指示相似或相同的项目。附图中所表示的各实体可指示一个或多个实体并且因而在讨论中可互换地作出对各实体的单数或复数形式的引用。
图1是一示例实现中的环境的图示,该示例实现可操作以采用本文中所述的注射成型技术。
图2描绘一示例实现,在该示例实现中示出了使用图1中系统成型的制品的特征。
图3描绘一示例实现,在该示例实现中由模具部分界定的型腔可被塑形以形成图2中的壁和特征。
图4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系统,其中注射分配设备被用来将所注射的金属合金的流出物从注射设备物理地耦合到成型设备的模具。
图5描绘一示例实现,该示例实现示出图4中分流道和多个子分流道的相应横截面的比较。
图6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系统,其中真空设备被用来创建模具的型腔内侧的负压以促进金属合金的流动。
图7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系统,其中模具包括一个或多个溢流口以使金属合金流偏斜通过模具。
图8描绘一示例实现,在该示例实现中利用突起来减少由要成型的制品的不同程度的厚度所致的热膨胀效应。
图9描绘一示例实现,在该示例实现中采用了包括被配置成减少空隙的边沿的模具。
图10是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过程的流程图,在该示例实现中使用采用溢流口的模具来注射成型制品。
图11是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过程的流程图,其中形成采用溢流口的模具。
图12是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过程的流程图,其中形成突起以至少部分地抵消金属合金的热膨胀及由金属合金的冷却所致的后续收缩。
图13是描述一示例实现中的过程的流程图,其中形成配置成在制品上形成突起以抵消热膨胀效应的模具。
图14是描绘一示例实现中的过程的流程图,其中采用半径来限制制品的空隙形成。
详细描述
概述
常规的注射成型技术在对金属合金使用时将遇到麻烦。例如,金属合金的诸特性将因热膨胀、模具中冷却等这类特性而致使这些常规技术不适合于制造超出相对短长度的制品(例如,大于手表部件)、相对薄的制品(例如,薄于1毫米)等。
描述了金属合金注射成型技术。在一个或多个实现中,描述了可用于支持金属合金(诸如主要含镁的金属合金)的注射成型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分流道的用以填充模具型腔从而使流速不被分流道降低的配置,诸如将分流道的各分支的总尺寸与各分支自其分流的分流道匹配。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布置注射压力和真空压力以促进流通过用以形成制品的整个型腔流动。真空压力例如可被用来使流向以其它方式可能难以填充的型腔部分偏斜。还可以使用溢流口来执行此偏斜以促进流向这些区域流动,诸如型腔的特征丰富并因此难以用常规技术填充的区域。
在又一个示例中,可以形成突起以抵消对要成型的制品的热膨胀效应。例如,突起的大小可被选成抵消在金属合金在模具中冷却后由特征的厚度所致的收缩。以此方式,突起可被用来形成基本平坦的表面,即使特征可被设置在该表面的反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6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驱动马达的可变速度控制
- 下一篇:冲压成型品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