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门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90000943.9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木本典夫;葛山敦司;多田武史;山口敦司;谷山雅司;小嶋佑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B83/36 | 分类号: | E05B83/36;B60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装置 | ||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外壳,其适合固定于车辆的门;
锁定杆,其适合配置于所述支承外壳内,在锁定位置与解除锁定位置之间转动而将所述门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止动部,其设于所述支承外壳;
止动抵接部,其设于所述锁定杆;以及
弹性部件,其以使所述锁定杆远离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解除锁定位置的中间位置的方式对所述锁定杆施加作用力,并通过该作用力将所述锁定杆的所述止动抵接部在所述锁定位置或者所述解除锁定位置按压于所述支承外壳的所述止动部,
所述支承外壳通过使将所述锁定杆支承为能够转动并且将所述弹性部件支承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外壳分割体、与具有所述止动部的第二外壳分割体在所述锁定杆的转动轴方向合体而构成,并具备:
待机位置保持部,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在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分离的状态下,与所述弹性部件配合来限制所述锁定杆的转动,将所述锁定杆保持于所述锁定杆不从所述弹性部件承受作用力并且所述止动抵接部在所述转动轴方向与所述止动部对置的待机位置;
合体引导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以限制合体过程中的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与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的横向错位的方式相互卡合,将所述止动抵接部与所述止动部维持为在所述转动轴方向对置的状态;以及
止动引导件,其设于所述止动部以及所述止动抵接部的其中一方,在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的合体过程中与另一方滑动接触使所述锁定杆向按压所述弹性部件的一侧转动而使所述锁定杆从所述待机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或者所述解除锁定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于所述止动部以及所述止动抵接部的其中一方的所述止动引导件与另一方滑动接触前,所述合体引导件相互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以所述锁定杆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孔贯通形成于所述锁定杆,使该圆弧孔的一端部的开口缘作为所述止动抵接部,
设置从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突出并突出进入所述圆弧孔的内部的 筒形止动突部作为所述止动部,并且在该筒形止动突部的前端部形成锥面作为所述止动引导件,
另外,设置从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突出并在所述合体过程中与所述筒形止动突部的内侧滑动卡合的引导支柱,使该引导支柱与所述筒形止动突部作为所述合体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
转动中心孔,其贯通形成于所述锁定杆的转动中心;
圆筒轴支承突部,其从所述第一外壳分割体突出并插入所述转动中心孔,将所述锁定杆支承为能够转动;以及
轴心支柱,其从所述第二外壳分割体突出并在所述合体过程中与所述圆筒轴支承突部的内侧滑动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支柱的基端部将与所述锁定杆连动而转动的连动转动部件轴支承为能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9000094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电解精炼阳极板下沿等间距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尾门开关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