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197.6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杰;田剑波;曹丹青;王鸿鑫;陈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22 | 分类号: | G01B21/22;B64C25/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徐年康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转弯 行程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转弯系统自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破坏式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特别是大型民用飞机和运输机,一般具备前轮转弯系统,将液压能、电能转换为前轮的转动。
常见的转弯作动形式有齿轮齿条和推挽作动器两种形式,这些形式的作动原理是已知的。由于结构设计原因,大多数前轮转弯角度设计有最大允许值,越过该角度后继续转动,有可能造成传动机构的脱开或破坏,因此在达到该临界角度后,需要自动脱开转弯系统,并通过指示系统向飞行员或机务提示这一状态;同时还需通过机械方式保留这一状态,避免重新上电后误操作。
部分飞机这一转弯过行程指示设计为结构破坏型,当转弯超过临界角度时,过行程拔杆/顶杆碰到过行程传感器的标靶,将标靶剪切碰掉,触发传感器报警。为易于破坏标靶,标靶与机构连接点设计强度较低,易由于风载和振动疲劳破坏。而且,碰掉的标靶虽通过弹簧或绳缆结构连接,但是仍存在脱落飞出引发更大危险的隐患。该种检测机构可靠性不够,易造成误指示,发生破坏后需重新更换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破坏式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该装置动作可靠,易于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包括:
过行程顶杆,其安装在飞机前起落架转弯动作套筒的旋转部分上,并随着所述旋转部分的旋转而旋转;以及
检测组件,其安装在飞机前起落架转弯动作套筒的静止部分上,包括:
标靶;
接近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标靶的位置,并固定在所述静止部分上;
套筒,其位于所述标靶的下方,并固定在所述静止部分上;
储能弹簧,其位于所述套筒内并处于压缩状态;
连杆,其一端穿过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储能弹簧,并与所述标靶连接,另一端具有锁扣部;以及
联动卡勾,其与所述连杆的锁扣部相锁扣,并固定在所述静止部分上;
当发生转弯过行程时,所述过行程顶杆打开所述联动卡勾以松开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在所述储能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标靶朝向所述接近传感器运动,所述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标靶的位置,并发送信号到飞机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联动卡勾包括左卡勾、右卡勾和转轴,所述左卡勾和所述右卡勾围绕所述转轴相对地转动,以打开和闭合所述联动卡勾。
其中,所述联动卡勾还包括卡勾弹簧,所述卡勾弹簧连接所述左卡勾和所述右卡勾。
其中,所述联动卡勾为单边动作式或双边啮合联动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易于检测转弯过行程,不易出现误检测和虚警;检测过程不破坏标靶,发生过行程的状态通过机械方式锁定;机务易于发现,并能进行手动复位;不需更换新机构,维护简便;在多种机型转弯过行程检测中均可应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过行程顶杆顶开联动卡勾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标靶位置在发生过行程后进行机械方式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
10 转弯动作套筒
20 过行程顶杆
30 接近传感器
40 标靶
50 储能弹簧
60 套筒
70 连杆
80 联动卡勾
81 左卡勾
82 右卡勾
83 卡勾弹簧
84 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讨论的优选实施例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机构设计,检测机构首先通过机械/物理的方式存储一定的势能,过行程拨杆/顶杆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能触发检测机构势能释放,转换为标靶运动,改变标靶位置,从而实现检测。
参见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飞机转弯过行程检测装置100包括过行程顶杆20和检测组件,过行程顶杆20安装在飞机前起落架转弯动作套筒10的旋转部分上,并随着旋转部分的旋转而旋转,过行程顶杆20用于指示转弯的角度状态,并触发检测机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1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只排气不能补气的排气阀结构
- 下一篇:高压喷水管的排污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