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角发光LED光源体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9722.9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郑香奕;彭达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香奕;彭达助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9/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角 发光 led 光源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光源体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角发光LED光源体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因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具有亮度高、热量低、环保、可控性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用于各行各业中。但现有的LED 光源体内的光源一般采用LED灯珠,而LED灯珠的发光角度一般在120度以内且为单一方向照明,而为达到全角度发光效果,只能将多个LED灯珠固定于多面载体上,或是将LED灯珠相背设置一达到多面甚至全角发光的目的。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20194738.0中公开一种立体发光的LED 光源,其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的末端设置有两背立的固晶位;在所述的两固晶位上分别焊接有LED 晶片,在所述两固晶位上的LED 晶片相背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末端还封装有晶片封装胶体,所述各LED 晶片封装在所述晶片封装胶体内;在所述晶片封装胶体的外周包覆有荧光粉,其结构复杂,光效低且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同时也不能实现光源体的全角发光。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LED光源体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LED光源体不能实现全角发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角发光LED光源体,该LED光源体包括透光载体、LED芯片组及极板;所述LED芯片组与极板电连接,并固定于所述透光载体上,所述LED芯片组上覆盖有荧光胶,该LED芯片组由全角发光LED芯片组成。
进一步,所述LED芯片组由至少两个LED芯片并联或串联形成。
进一步,所述透光载体为透光板、透光多边体或透明导热塑胶。
进一步,所述透光板或透光多边体由钢化玻璃制成。
进一步,所述透光板或透光多边体由亚克力制成。
进一步,所述荧光胶由透明胶体、荧光粉、界面活性剂及增亮剂组成。
进一步,所述透明胶体为硅橡胶,单组份或双组份。
进一步,所述全角发光LED光源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透光载体;
在所述透光载体上印制线路图;
在印制线路图的透光载体上固定多个LED芯片;
将多个LED芯片并联或串联形成LED芯片组,并电连接极板;
喷涂荧光胶,形成全角发光LED光源体。
进一步,所述LED芯片组采用透明导热胶固定于载体上。
本发明采用由全角发光LED芯片组成的,所述的LED芯片组固定于所述透光载体上,实现光源体的全角发光;本发明还在LED芯片组上覆盖有荧光胶,而该荧光胶由透明胶体、荧光粉、界面活性剂及增亮剂组成,其中界面活性剂及增亮剂有效的达到增强光效的目的;上述透光载体可为透光板或透光多边体,从而拓宽了产品的使用范围,而该载体优选采用钢化玻璃制成,从而达到成本低、耐高温、透光效率高等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工艺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LED光源体存在不能实现全角发光等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解决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全角发光LED光源体,该LED光源体包括透光载体1、LED芯片组2及极板3;所述LED芯片组2与极板3电连接,并固定于所述透光载体1上,所述LED芯片组2上覆盖有荧光胶4,该LED芯片组2由全角发光LED芯片组成,LED芯片组2由至少两个LED芯片21并联或串联形成。
如图1所示,上述全角发光LED光源体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透光载体1;在所述透光载体1上印制线路图;在印制线路图的透光载体1上固定多个LED芯片21;将多个LED芯片21并联或串联形成LED芯片组2,其中所述LED芯片组2采用透明导热胶固定于载体1上,并电连接极板3;喷涂荧光胶4,形成全角发光LED光源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香奕;彭达助,未经郑香奕;彭达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9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插入式耦合
- 下一篇:溶剂萃取法快速脱除介孔材料中有机模板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