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多黏菌素B的混合组分中分离纯化多黏菌素B1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2123.2 申请日: 2013-01-14
公开(公告)号: CN103923190B 公开(公告)日: 2018-04-03
发明(设计)人: 侯静品;赵文杰;赵波;那可;魏晓东;杨筱静;徐加兵;许炜;刘永双;马川川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主分类号: C07K7/62 分类号: C07K7/62;C07K1/22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代理人: 陈长会,谢燕军
地址: 200040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菌素 混合 组分 分离 纯化 b1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多黏菌素B的混合组分中分离纯化单组份多黏菌素B1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黏菌素B(polymyxin B,其结构通式见下式I)是由多黏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一种由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碱性环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B的药用形式为多黏菌素B的硫酸盐及其与其他药物的复方制剂,临床上主要作为抗感染类药物使用,治疗由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皮肤创面、泌尿系统以及眼、耳、气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于败血症、腹膜炎等。多黏菌素B是结构相似的多组分混合物,现已发现的组分共有七种,分别是B1、B1-I、B2、B3、B4、B5和B6(结构通式见式1),各组分的X(第3位),Y(第6位)的氨基酸残基相同,分别是DAB和D-苯丙氨酸;R(脂肪酸链)和Z(第7位)的差异见表1。

式1:多黏菌素B结构通式

表1:多黏菌素B各组分差异

早期关于多黏菌素的毒副作用的报道相对较多从而限制了其使用。近年来,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重症感染日渐增多,但却缺乏能对抗这种感染的新型抗生素,这促使人们对临床上曾经应用过的多黏菌素类抗生素进行了重新的评价。市售的硫酸多黏菌素B药物一般是多黏菌素B1、B2、B1-I和B3这四种组分的混合物,因各组分结构相近,单一组分获得很困难。

目前,对多黏菌素B的各单组分进行分离与制备,并进行结构改造,研究各组分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毒性及代谢动力学,对于降低多黏菌素B的毒性,提高用药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工艺简单的分离纯化多黏菌素B单一组分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多黏菌素B1是多黏菌素B的最主要组分,关于多黏菌素B1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的文献报道如下:W.Hausmann等最早尝试用逆流分布法来分离多黏菌素B各组分,但分离效果较差(参见W.Hausmann等,Polymyxin B1.1Fractionation,Molecular Weight Determination,Amino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1954,76(19):4892-4896);H.Kalasz等采用置换色谱法,以分析型色谱柱LiChrosorb RP-18(5μm,250×4.6mm I.D.)为固定相,使B1和B2得到了分离,但仅能制备微量的多黏菌素B1(参见H.Kalasz等,Preparative-scale separation of polymyxins with an analytic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by using displacement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1,251:295-302);Y.Kimura等则用Hitachi凝胶3010(粒径25μm)和Amberlite XAD-2(100-200目)为填料,采用线性梯度洗脱,使B 1和B2得到有效分离(参见Y.Kimura等,Analytical and preparative methods for polymyxinantibiotic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a porousstyrene-divinyllbenzene copolymer packing.Journal ofChromatographyA,1981,206:563-572);I.Elverdam等采用反向硅胶柱LiChrosorb Si100ODS(10μm,250×40mm I.D.),以等度洗脱法,对多黏菌素B单组分进行了分离(参见I.Elverdam等,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newpolymyxins in polymyxins B and 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981,218:653-661);国内的何凤云等也采用了反相硅胶YMC C18-ODS-A(C18键合硅胶,5μm,150mm×30mm)的制备柱,以含0.1%三氟乙酸的乙腈/水(21/79,V/V)为流动相,制备多黏菌素B1,但其单批制备量也较低,平均每毫升填料的载样量为1.1mg(参见何凤云等.多黏菌素B中多黏菌素B1的制备方法研究.化工时刊,2011,25(8):20-2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2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