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6154.5 | 申请日: | 201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顺;蒋天元;单炜;杜永飞;郭军;黄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58;E04B5/02;E04B5/10;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蔡菡华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墙体 楼板 节点 结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与楼板的节点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节点是任何建筑结构体系中将屋面、楼面荷载顺利传到基础的重要纽带,并且,在地震、台风等外力引起的水平荷载作用下,节点还是荷载能否朝水平方向均匀传递的关键区域。因此,节点设计决定着整个结构最终的受力分析模型,能否正确合理地解决节点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并且还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造价、以及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体系中,墙、楼板及其墙与楼板的节点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耗能高,且自重比较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保证受力性能的前提下,耗能低、自重轻的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包括钢竹组合墙和钢竹组合楼板,所述的钢竹组合墙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垂直设置,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上、下表面与所述的钢竹组合墙的内墙面之间分别设置有角钢,所述的钢竹组合墙的外墙面上正对所述的角钢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钢板,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与位于其上、下表面的角钢之间、所述的钢竹组合墙与所述的角钢、连接钢板之间分别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钢竹组合墙包括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的上墙体位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上方,所述的下墙体位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下方。
所述的角钢、连接钢板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
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包括钢竹组合墙和钢竹组合楼板,所述的钢竹组合墙与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垂直设置,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的钢竹组合墙的内表面相铰接。
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钢板,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的端部的上表面上正对所述的第一钢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钢板,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与所述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钢竹组合墙的内墙面设置有第三钢板,所述的钢竹组合墙的外墙面上正对所述的第三钢板的位置处设置有第四钢板,所述的钢竹组合墙与所述的第三钢板、第四钢板之间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钢板与所述的第三钢板通过转轴相铰接,所述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厚度均大于等于8mm。
所述的钢竹组合墙包括压型钢板和固定粘结在所述的压型钢板两侧且相平行的第一竹胶板,两块所述的第一竹胶板的两端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封口竹胶板。
所述的钢竹组合墙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第一竹胶板,两块所述的第一竹胶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多条呈间隔分布的第一C型钢,所述的第一C型钢的两侧固定粘结有第一辅助竹胶板,两块所述的第一竹胶板的两端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一封口竹胶板。
所述的钢竹组合楼板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第二竹胶板,两块所述的第二竹胶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设置有多条呈间隔分布的第二C型钢,所述的第二C型钢的两侧固定粘结有第二辅助竹胶板,两块所述的第二竹胶板的两端部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封口竹胶板。
一种所述的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根据钢竹组合墙和钢竹组合楼板的设计尺寸分别切割第一竹胶板、压型钢板、第一封口竹胶板、第二竹胶板、第二C型钢、第二辅助竹胶板和第二封口竹胶板,并将压型钢板、第二C型钢的粘结面和所有竹胶板的粘结面均用打磨机进行打磨、除釉、除污、除尘;
(2)、将压型钢板的粘结面和第一竹胶板的粘结面用酒精擦拭干燥后,用结构胶粘剂—环氧树脂涂抹在压型钢板两侧的粘结面上,涂胶量为250~300g/m2,然后取两块第一竹胶板平行粘结在压型钢板的两侧,并用夹具和砝码固定,干燥后,取两块第一封口竹胶板分别用自攻螺钉固定安装在两块第一竹胶板的两端部之间,得到钢竹组合墙;
(3)、将第二竹胶板的粘结面和第二C型钢的粘结面用酒精擦拭干燥后,取多条第二C型钢放在两块平行设置的第二竹胶板之间,并用自攻螺钉将第二C型钢与第二竹胶板固定,然后在第二C型钢两侧的粘结面上涂抹结构胶粘剂—环氧树脂,涂胶量为250~300g/m2,将第二辅助竹胶板粘结在第二C型钢的两侧,最后取两块第二封口竹胶板分别用自攻螺钉固定安装在两块第二竹胶板的两端部之间,得到钢竹组合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6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