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籽刺梨去皮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7159.X | 申请日: | 201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丁筑红;李小鑫;柳飞;王晓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7/01 | 分类号: | A23N7/01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梨 去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无籽刺梨去皮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果蔬加工现在去皮技术中,化学脱皮方法主要是使用大量的热强碱溶液浸泡果蔬去皮,存在原料成本高,污染环境的缺点,特别在脱皮过程中较高浓度的碱液和温度,使果蔬风味受损、营养成份流失以及脱皮后表面变色等问题,现有一些专利或公开成果报道了相关改良的去皮剂配方和去皮方法,但对无籽刺梨去皮效果仍不理想,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
公开号为CN88101026.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学去皮剂,它采用可溶性含碳10~18个原子的脂肪酸、磷酸盐、苛性碱和偏酒石酸钠等配料混合而成。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所用脂肪酸成本较高,而且无籽刺梨去皮后有特殊的难闻气味残留。
公开号为CN8810103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学去皮剂,它采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氯化钠、硼砂和水溶液作配料的去皮剂和去皮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脱皮时去皮液温度过高,对物料营养成分和维生素C破坏很大,而且表面色泽褐变严重。
公开号为CN9311887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去皮剂的制备方法,它采用食品添加剂中的磷酸三钠、月桂酸和低碱配制而成,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浸泡时间过长,物料表面颜色易发暗、硬度变软,不利于后期加工。
刘晓燕等在《响应曲面法优化猕猴桃果浆生产中去皮工艺的研究》中采用NaOH浓度为10.80%、复合磷酸盐浓度为1.00%、温度94℃、时间165s。但此方法的碱浓度太高,无籽刺梨果肉损失严重,且试剂不易脱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籽刺梨去皮剂及其使用方法,它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性高、去皮效果好、对无籽刺梨的品质损伤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无籽刺梨去皮剂,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3~5份苛性碱,0.4~0.6份磷酸铵,0.3~0.5份乳化剂,0.1~0.3份助剂及6~8份乙醇。
所述的苛性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所述的乳化剂为司盘20及吐温20,司盘20及吐温20的质量比例为4:1。
所述的助剂为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例为2:2:1。
无籽刺梨去皮剂的使用方法,按上述重量份数,将无籽刺梨去皮剂加入到80~90份水中,配置得到去皮溶液;将去皮溶液加热至85℃后,将无籽刺梨加入去皮溶液中进行浸泡,保持液温为80℃,搅拌3~4min,待无籽刺梨的表皮变黑、并出现裂纹时捞出;将捞出的无籽刺梨投入清水中搓洗脱皮,将搓洗脱皮后的无籽刺梨在清水中,搅动浸漂5min,重复3次;最后将经过浸漂的无籽刺梨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的柠檬酸水溶液中,浸泡5min后捞出即可。
无籽刺梨与去皮溶液的质量比例为1:3。
搓洗脱皮后的无籽刺梨与清水的质量比例为1:4。
经过浸漂的无籽刺梨与柠檬酸水溶液的质量比例为1: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传统碱液去皮的基础上,根据无籽刺梨表层果皮物质结构性质特征,科学合理复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要求的辅助添加剂,获得一种适合无籽刺梨的去皮剂。该去皮剂成本低、安全、使用方便、去皮效果好,且去皮液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利用本发明的去皮剂和去皮方法进行去皮,去皮条件对果实损伤小,去皮率达100%,产品得率为87%以上,较普通碱液法高出近10%,去皮后果实表面光滑平整,色泽鲜艳,果实的营养成分的损失小,VC含量较普通碱液法高出20%以上,无不良风味,未出现果实软化、褐变等不良现象。为无籽刺梨食品加工提供了良好品质的加工原料半成品。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产业化,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无籽刺梨去皮剂,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4份苛性碱,0.5份磷酸铵,0.4份乳化剂,0.2份助剂及7份乙醇;其中苛性碱为氢氧化钠;乳化剂为司盘20及吐温20,司盘20及吐温20的质量比例为4:1;助剂为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及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例为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1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扇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操作简单的钢结构形变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