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17980.1 申请日: 2013-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3103266A 公开(公告)日: 2013-05-15
发明(设计)人: 李华;李强;冯春明;叶仕根;王轶南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04
代理公司: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代理人: 闪红霞
地址: 116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同时 检测 溶血 弧菌 创伤 多重 pcr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尤其是一种耗时短、效率高、灵敏度高,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弧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河口海区,大多是存在于海水和海洋生物体表及肠道的优势菌群,同时也是引起海水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大量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弧菌病就是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类细菌性疾病,流行广、发病率高,主要的病原弧菌有: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等10多种弧菌。

溶藻弧菌可导致对虾败血症;导致黑鲷表皮溃疡、出血、有黑斑,眼球突出、充血,腹部肿胀,肝脏充血,肾脏苍白,脾脏肿大等;导致点带石斑鱼体表有溃疡,鳃、鳍等充血,腹腔积液,肝严重肿大,肾、脾等脏器毛细血管充血等。溶藻弧菌感染的宿主范围还十分广泛,可以通过生食被感染的贝类、鱼类等传染给人类,是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腹泻的重要病原菌,食物中毒患者可出现腹泻、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发热,甚至脱水、昏迷等症状。

创伤弧菌可感染黄姑鱼、青石斑、鲑点石斑、红鳍笛鲷、鳗鲡等养殖动物,主要症状为患病鱼体表有出血点甚至溃烂,各鳍基部充血、出血、发炎。创伤弧菌也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病原菌,该病主要引起原发性败血症和严重的创伤口感染,也可以导致坏死性肠胃炎、脑膜炎、肺炎、角膜炎等病,死亡率超过50%。

副溶血弧菌可引起凡纳滨对虾幼虾(体长2~3cm)发生毁灭性死亡,主要症状为运动能力差,摄食能力下降,身体弯曲,体表和附肢上常有大量污物附着,肌肉浑浊、鳃部呈黑色等症状;感染红鳍笛鲷引起的溃疡病、传染性强,患病红鳍笛鲷的症状表现为:体色变浅,胸鳍、尾鳍、腹鳍溃烂,体表溃疡且黏液增多,溃疡周围的鳞片大面积脱落。

目前,多重PCR主要应用于可引起人类疾病的弧菌检测,如食品检测等,而在水产动物弧菌病基本上都是沿用普通PCR方法,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弧菌,检测所需时间长且常常造成漏检或误检。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PCR方法检测水产动物弧菌病致病菌,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弧菌,检测所需时间长,且常常造成漏检现象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弧菌病致病菌检测的多重PCR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耗时短、效率高、灵敏度高,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制备被检测物的DNA模板并置于反应管中;

b. 将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创伤弧菌引物放入a步骤的反应管中进行多重PCR 反应,所述副溶血弧菌引物浓度为1~20 pmol/μl,所述创伤弧菌引物浓度为1~20 pmol/μl,所述溶藻弧菌引物浓度为1~30 pmol/μl;

所述副溶血弧菌的引物序列为:

flaE-F:5’- GCAGCTGATCAAAACGTTGAGT-3’

flaE-R: 5’-ATTATCGATCGTGCCACTCAC-3’

所述创伤弧菌的引物序列为:

 vvh-F: 5’-TTCCAACTTCAAACCGAACTATGAC-3’

 vvh-R: 5’-ATTCCAGTCGATGCGAATACGTTG-3’

所述溶藻弧菌的引物序列为:

 col-F:5’-CGAGTACAGTCACTTGAAAGCC-3’

 col-R:5’-CACAACAGAACTCGCGTTACC-3’

 所述多重PCR 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3min;94℃ 30s,52.0-61℃ 30s,72℃ 1min,共32个循环;72℃终延伸7min;

 所述多重PCR反应体系为25μl:1μlDNA模板,2.5μl不含Mg2+的10×PCR buffer,0.5μl的10mM的dNTP,2μl的25mM的Mg2+,0.15μl的Taq酶(50U),引物各1μl,双蒸水17.85μ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7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