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410.4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渊;林炫佑;黄泰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性 显示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柱状结构的主间 隙子与具有套筒结构的辅助间隙子的软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相较于平面显示器,例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display,TFT-LCD)相较,软性显示器(flexibledisplay)具有轻薄且可挠曲的方 便携带性、广视角、耐撞击以及低能源损耗等优点。为达到可挠曲的要求,软性显示器所使 用的基板,包括塑料基板、金属薄片基板或超薄玻璃基板等,其厚度可薄化至50微米 (micrometer,μm)的水平。
然而,也正是因为软性显示器的可挠性(flexibility)特点,当外力施加于软性显 示器使其挠曲时,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间隙(cellgap)无法维持应有的、均匀的距离,致使光 线容易发生相延迟及/或相位差等问题,并使得软性显示器在挠曲状态下,饱受显示质量不 佳的诟病。为克服此一缺点,业界已提出在软性显示器基板之间设置间隙子的方法。然而, 当外力施加于软性显示器使其挠曲时,不仅使软性显示器挠曲而造成液晶层间隙的变化, 更使得软性显示器的两个基板之间产生一剪力(shearforce),导致间隙子与基板之间的 摩擦,而发生刮伤基板上设置的膜层,使基板上的组成元件受损而更影响显示质量等问题。 此外,间隙子与基板之间的摩擦及其导致的问题,甚至可能在无外力施加的状态下,仍然由 温度变化导致材料的热胀冷缩所引起。更甚者,现有间隙子常在外力施加的状态下,发生刺 穿软性显示器基板与基板上的显示元件等问题。
由此可知,目前仍需要一种可克服上述问题的软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以于软性显示器的基板 之间,制作可维持液晶层间隙并且可避免上述摩擦与穿刺等问题的间隙子,以提高软性显 示器的显示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制作软性显示器的方法,上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 先,于第一可挠式基板上形成多个主间隙子(mainspacer),且各主间隙子具有一柱状结 构。接下来,于第二可挠式基板上形成多个辅助间隙子(subspacer),且各辅助间隙子具有 一套筒结构,其中各辅助间隙子包括一底部与一侧壁环绕底部,且底部与侧壁定义出一凹 陷部。随后组装第一可挠式基板与第二可挠式基板,并使各主间隙子套入对应的辅助间隙 子的凹陷部内。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软性显示器。上述软性显示器包括第一可挠式 基板、与第一可挠式基板面对设置的第二可挠式基板、多个主间隙子以及多个辅助间隙子。 主间隙子设置于第一可挠式基板相对于第二可挠式基板的一表面上,且各主间隙子具有一 柱状结构。而辅助间隙子设置于第二可挠式基板相对于第一可挠式基板的一表面上,且辅 助间隙子分别具有一套筒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各辅助间隙子具有一底部与一侧壁环绕底 部,底部与侧壁定义出一凹陷部,而各主间隙子套入对应的辅助间隙子的凹陷部内。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制作软性显示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软性显示器的一变化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软性显示器被施以一外力产生挠曲时的一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软性显示器被施以另一较大外力产生挠曲时的一示意 图;
图9至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主间隙子与辅助间隙子的变化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软性显示器100:第一可挠式基板
102:第一承载基板104:第一导电层
110:主间隙子120:框胶
200:第二可挠式基板202:第二承载基板
204:第二导电层210:辅助间隙子
210a:底部210b:侧壁
210c:凹陷部210d:泄压口
310:成对间隙子LC:液晶
H:间隙高度P1、P2:外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4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光装置、及元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引流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