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和地铁扣件裂缝检测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9126.9 | 申请日: | 2013-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0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岗;张金强;崔博;杨顺才;蒋鑫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聚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33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扣件 裂缝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基础设施检测领域的设备,具体是一种高铁和地铁扣件裂缝检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重大项目,随着铁路里程的增加,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对于铁路的安全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铁路基础设施状态的监控也是需求急剧上升。扣件是铁路基础设施中非常关键的设施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及天气等其他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扣件会出现裂纹,而扣件质量的下降直接会影响铁路的安全性能。传统的人工检查和养护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各种轨道检测设备应运而生。目前铁路扣件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人工检测:由铁路养护人员定期进行轨道人工巡检,发现扣减的缺失和松动后,进行及时的补偿和安装。其优点是发现扣件缺失后,可立即进行维护。其缺点是养护费用高,强度高,安全性差,需要回避列车运行时间。该方法主要在低速列车轨道检测中较为常用,对于高速铁路无法采用人工方法。
第二种是基于线阵激光的连续扫描装置:例如德国Sick 公司等,利用相关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连续的扫描,然后进行图像拼接和分析,通过连续分段的分析获取轨基、轨枕和扣件信息,进行相关的位置判断和结构信息处理,获取扣件的状态信息。其优点是系统组成简单,易于维护。其缺点是检测速度较低,通用性不高。
第三种是基于面阵图像传感器的计算机视觉检测装置:如美国ENSCO 公司的VIS
系统、德国Atlas Electronic公司开发的光电式轨道检测系统及北京福斯达公司高速车载
式轨道图像识别系统等。这种方法都是采取用高速摄像机采集扣件完整图片,然后进行图像处理,判断扣件是否存在。其优点是准确率高、智能化程度高。其缺点是无法满足高速铁路的需求,有时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
目前所有防护方法基本都不能完成高铁和地铁铁轨扣件裂缝的检测,即使人工排查的方法也无法大量的检测扣件是否有裂缝,由于裂纹本身较小,容易使人眼疲劳,所以对于铁路较长的里程数来说,人工巡检根本无法完成任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和地铁扣件裂缝检测系统和方法,解决现有的扣件技术只能检测缺失和松动,而无法检测扣件是否有裂缝的缺陷,可用于高铁和地铁扣件缺失,部分破坏缺失和裂缝的快速在线检测,具有识别速度快,细节信息体现高,精确拍照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结构: 触发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电路系统。
其中触发系统包括:两个光电触发器;
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摄像机和LED光源;
图像处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卡和工控机;
电路系统包括:连接各部分的电线、蓄电池以及信号处理装置。
利用现有高铁和地铁扣件沿铁轨左右对称安装的特点,本系统采用左右分别触发和采集图像,即当左边的光电触发器被铁轨左边的扣件触发时,右边的图像采集系统会对右边的扣件进行采集。
因此本系统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左边安装触发系统,右边安装采集系统,后面部分左边安装采集系统,右边安装触发系统。
下面对本系统中的触发系统进行介绍,此系统中的触发系统应有两个光电触发器,利用高铁和地铁扣件形状特点,即扣件左右两边要比地面高,因此采用对高度灵敏的光电触发器,根据扣件的形状将两个触发器间距安装为16cm,只有当两个触发器同时被触发时,图像采集系统才开始采集图像,这样既保证了扣件不会被遗漏,同时部分拥有高度信息的杂物如石头等只能触发一个光电触发器,也不会影响图像的采集。
当两个触发器同时被触发时,脉冲信号进入电路控制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控制LED闪光,并用摄像机拍摄图像,摄像机拍摄的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进入工控机,进行图像处理。
其图像处理过程如下:
1.定位
首先,对铁轨固件进行图像采集,进而构建图像匹配的模板,再将实际采集的图像与模板进行定位匹配。图像特征区域的选取是在标准模板图像和实际采集图像上选取相对应的特征区域以适应将来的图像定位匹配,由此确定扣件在图像中的位置。
2.几何校正
在区域内建立仅与该区域边界相关的扭曲函数,使区域内象素的扭曲局部化,同时又保证区域间扭曲函数的连续性,从而克服了基于特征线段、基于网格扭曲等方法的缺点。
3.平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聚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明聚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板上胶机
- 下一篇:一种二维数控喷头的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