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成瘾性镇痛缓释递药系统的组方与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22657.3 申请日: 2013-01-22
公开(公告)号: CN103142458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2
发明(设计)人: 卢伍党;余惟平;陈涛;高剑利;孔丹凤;赵青川;王惟娇;武琴园 申请(专利权)人: 莱普德制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9/00 分类号: A61K9/00;A61K45/00;A61K47/44;A61K47/14;A61P29/00;A61P25/04;A61P23/02
代理公司: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11130 代理人: 王为
地址: 加拿大里士满*** 国省代码: 加拿大;CA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成瘾性 镇痛 缓释递药 系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药学领域,主要涉及到一类无成瘾性局部麻醉镇痛缓释递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疼痛被认为是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人体第5大生命体征,它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术后痛属于急性痛,它是人体在组织损伤以及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它是所有术后患者的必经历程,也是目前临床术后最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对神经科学、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分子水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各国学者普遍认为: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生理性疼痛,它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而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外周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之一,其主要机制为术后损伤刺激引起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胞浆逆向流动,从而引起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使得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产生组织水肿;与此同时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PG和其它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既可直接刺激伤害感受器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使正常的阈下刺激也会产生疼痛(此作用机理与急性炎性痛极为相似)。新近研究结果发现,手术性损伤所引起的伤害性刺激也可促进中枢敏化,使得中枢神经对外周疼痛刺激反应阈降低,时限延长[1]

此外,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各器官功能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性参数发生改变,比如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引起血中儿茶酚胺的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性高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皮质醇、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等。反应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精神与心理的影响:疼痛可以引起患者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恐惧、焦虑、抑郁、性格改变;2、心血管系统变化:血中儿茶酚胺的升高加快心率,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体循环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剧烈疼痛时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3、自主神经系统变化: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诸如睡眠失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出汗、血压变化等;4、免疫系统变化:疼痛主要引起免疫球蛋白下降、导致身体康复缓慢,吞噬细胞的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现象,体内蛋白质合成缓慢、分解加速,影响伤口愈合;5、社会的危害性:疼痛发病率高,诊治困难、病程迁延、医疗耗资大、治疗费用高、甚至一人疼痛可影响全家和四方邻居,公民整体生活质量明显降低[2]

术后镇痛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且可以稳定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即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产生机率,又可改善预后并对缩短住院日有着显著性影响,目前,临床术后镇痛的药物以及给药方式主要如下所示:

临床药物方面:

1、阿片类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丁丙诺啡、曲马多、阿芬太尼、瑞芬太尼等。

2、麻醉浸润药(无成瘾性):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丁卡因、苯佐卡因、达克罗宁等。

3、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氨基比林,保泰松等。

给药方法:

1、传统给药方法:口服、肌肉注射(全身用药,、中枢用药),例如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强但是副作用大,反复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精神错乱和神经系统毒性等。

2、新型给药方法:病人自控止痛法(静脉输注、硬膜外输注、脑室)、经皮肤给药(如芬太尼贴)、体腔内给药、恒速静脉输液泵输入法、平衡镇痛、超前镇痛、硬膜外腔给药法、口腔黏膜给药法、鼻腔黏膜给药法等(靶部位给药)。

在未来术后镇痛方面的研究中,麻醉药物、新型阿片类药物、非甾体镇痛药物缓释制剂、多模式镇痛法、手术部位附近神经阻滞法将是该领域的热点,其目的主要为提高镇痛强度,降低不良反应,例如: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患者自控区域镇痛技术、局部神经阻滞技术等,又比如肱骨中段臂丛神经阻滞、腰丛阻滞、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等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普德制药有限公司,未经莱普德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