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米黄色微晶玻璃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3252.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秦刚;秦小平;姜小元;王桃;王刚琳;王洪强;王鹏翔;黄光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米黄色 玻璃 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既有玻璃的基本性能,又具有陶瓷的多晶特征,集中了玻璃和陶瓷的特点,成为一类独特的新型材料。以其机械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能好、耐腐蚀性强,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适应恶劣的环境,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传统微晶玻璃生产多采用烧结法工艺,烧结法工艺在微晶玻璃生产中面临的能耗高问题一直是制约微晶玻璃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瓶颈。烧结法工艺生产微晶玻璃并且还要使用价格昂贵的有色金属氧化锌原材料,使很多微晶玻璃企业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同时烧结法生产工艺效率低,产品有气孔、平整度较差、烧结法工艺的微晶玻璃企业经营状况历来是举步维艰。
生产米黄色系列的微晶玻璃在着色工艺上,传统工艺一般采用“硫碳”着色和“铈钛”着色。“硫碳”着色需在还原气氛下进行,着色时存在颜色不纯、气泡较多的缺陷,同时由于“硫”的存在还会对全电熔窑钼电极造成侵蚀,排放三氧化硫,因此不适合采用全电熔压延工艺生产,不符合环保要求。“铈钛”着色,由于“铈”属于稀土金属,“钛”属于贵重金属,成本较高,同时市场供应不确定因素较多,风险较大。
目前利用花岗石废弃物生产微晶玻璃装饰板材的方法生产的微晶玻璃,存在产品颜色单一的问题;而且工艺配方采用萤石作为晶核剂,对全电熔窑侵蚀较大,造成全电熔窑寿命较短,维修成本较高,严重制约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米黄色微晶玻璃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米黄色微晶玻璃板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Na2O:3至4份;
MgO:6至9份;
Al2O3:9至12份;
SiO2:60至70份;
P2O5:2至4份;
K2O:3至4份;
CaO:11至13份;
Fe2O3:1.5至2.5份。
一种米黄色微晶玻璃板材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按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纯碱:1至2份,主要用于提供Na2O,
菱镁矿:14至16份,主要用于提供MgO,
花岗石:64至70份,主要用于提供SiO2,
磷矿石:15至17份,主要用于提供P2O5,
重钙:4至6份,主要用于提供CaO,
铁红:0.1至0.3份,用于提供Fe2O3;
向第一混合物中加入按重量份数计的2份水,混合3至5分钟,形成第二混合物;
采用自动加料机将第二混合物通过全电熔窑加料仓送入全电熔窑,通过红外线液面仪控制加料量,使第二混合物在全电熔窑内熔化,控制第二混合物的熔化温度为1400至1500度;
将熔化后的第二混合物澄清、均化,控制澄清、均化过程第二混合物的温度为1400至1500度,澄清、均化过程的时间为7.5至8.5小时;
澄清、均化后的第二混合物经流洞、上升道进入料道,温度降至1200至1300度,再经料道输送至压延机成形成玻璃带,所述成形温度为1100至1200度;
将玻璃带进行退火处理,按降温曲线进行降温,玻璃带进窑温度为750至850度,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将温度由750度降至700度,700度保温15分钟,然后用60分钟的时间将温度由700度降至580度,再用45分钟的时间将温度由580度降至300度,再用30分钟的时间将温度由300度降至40度,玻璃带出窑温度为35至45度,然后进入冷端切割线,按照客户要求裁切后生成半成品,经过渡辊台送至晶化窑晶化;
将经过退火处理后的玻璃带送入晶化窑进行核化、晶化,经3至5小时,成为粗晶化板,所述核化过程的温度为710至730度,晶化过程温度950至970度;
将粗晶化板经全自动磨机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后,得到米黄色微晶玻璃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2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