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阻合金Cr20AlY的板坯连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3654.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智;刘军占;罗辉;陆建生;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8 | 分类号: | C22C38/18;C22C33/04;B22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合金 cr20aly 板坯连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合金的生产工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阻合金Cr20AlY的板坯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电阻合金FeCrAl钢板轧制后作为带材,主要用于电热、电阻元件。近年来开始用于制作机动车尾气净化器载体。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卡车尾气净化近年内必然会推出,据测算,卡车尾气净化器载体等行业对电阻合金FeCrAl带材需求量将超过20000吨。目前,国内电阻合金FeCrAl带材仅能生产小卷重窄带材,大卷重宽带材的生产还处于空白,开展电阻合金FeCrAl带材的研制很有必要。
其中,钢种Cr20AlY作为电阻合金FeCrAl的代表钢种,含金属锆、稀土元素钇,同时含铝量高,容易在结晶器内形成Al2O3,影响保护渣成分,使得保护渣在连铸过程中发生变性等,同时其对浇铸温度等较为敏感,板坯易产生纵裂纹等缺陷,连铸工艺控制难度较大,国内目前普遍使用模铸进行生产。
由于该钢种系电阻合金,有较高的铝含量,在连铸生产过程中有结晶器内Al2O3结晶态和裂纹对温度敏感性这两个主要问题,国内各大厂家进行了大量连铸生产试验,但因无法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不再进行生产。目前该钢种在国内主要由某钢铁企业采用电炉+AOD+LF+模铸+热轧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合金Cr20AlY的板坯连铸方法,能够确保板坯连铸生产的电阻合金Cr20AlY表面无纵向裂纹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电阻合金Cr20AlY的板坯连铸方法,依次包括电炉初炼工序、AOD精炼工序、钢包炉精炼工序以及连铸工序,其中,在电炉初炼工序中,通过在直流电弧炉中进行初炼钢液的低磷化处理,使装入的炉料熔化变成1600~1620℃温度范围内的钢液,并使得钢液中残余磷含量降至0.025%以下;在AOD精炼工序中,在AOD精炼炉中进行精炼钢液的低碳化处理,使精炼钢液的碳含量降到0.007%以下;在钢包炉精炼工序中,在交流式钢包精炼炉中进行精炼钢液的低硫化处理,使精炼钢液的硫含量降到0.002%以下;在连铸工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包内的钢液浇入T型中间包;使中间包内的钢液通过浸入式水口进入结晶器内,使钢液凝固形成的初始坯壳并逐步下移;出结晶器后,在二冷段通过电磁搅拌、二冷水冷却,逐渐凝固成电阻合金板坯。
在电炉初炼工序中,通过在40吨以上的直流电弧炉中,通入直流电流和吹入氧气,氧气流量控制在20~40立方米/吨钢,并在此过程中补充不大于8公斤/吨钢的石灰,且间歇流出氧化性炉渣。
所述的直流电弧炉采用的容量为40吨以上,所述的AOD精炼炉、交流式钢包精炼炉的容量均与直流电弧炉相匹配。
所述的中间包的容量为16吨,钢水浇入中间包的速度控制在1.5~2.5吨钢液/分钟,中间包内钢液过热度控制在30-40℃,并对钢包中浇入到中间包的钢液,采用吹氩密封长水口加以保护,对中间包中的钢液,用中间包保护渣覆盖。
生产尺寸为200mm×1100~1300mm的板坯,连铸工序的拉速控制在0.50~0.70m/min;生产尺寸为150mm×1100~1300mm的板坯,连铸工序的拉速控制在0.80~1.00m/min。
对连铸工序的结晶器采用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使用软水,水质要求是:总盐含量不大于400mg/L,硫酸盐不大于150mg/L,氯化物不大于50mg/L,硅酸盐不大于40mg/L,悬浮质点不大于50mg/L,碳酸盐硬度不大于1~2°dH,PH值为7~8。
对于生产尺寸为200mm×1100~1300mm的板坯,结晶器宽面的冷却水流量为2100~2400L/分钟,窄面的冷却水流量为280~330L/分钟;对于生产尺寸为150mm×1100~1300mm的板坯,结晶器宽面的冷却水流量为2500~2900L/分钟,窄面的冷却水流量为200~300L/分钟。
所述的二冷水的二冷强度控制在0.1-0.6L/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6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