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3869.3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敏;姜慧君;薛诚;韩青;文婷婷;汪洋;王若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G01N27/3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11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多巴胺 纳米 掺杂 分子 印记 电化学传感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巴胺(DA)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生物电信号的化学物质,在中枢神经,肾和内分泌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脑内多巴胺神经功能失调是帕金森病、亨廷顿氏舞蹈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病症的重要病因。所以,对多巴胺测定方法的研究,对探讨其生理活性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检测多巴胺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微透析法、离子色谱法、化学发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C-MS法等。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因其设计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人体检测、临床诊断、环境分析、食品分析和产品检测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子印记属于超分子化学中主客体化学范畴,来源于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化学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分子印记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特异选择性或专一选择性聚合物的技术,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适用性等三大突出优点。目前电聚合分子印记传感器敏感膜已有公开的报道,用分子印记方法富集检测多巴胺已有文献报道。Xianwen Kan等人在文献(J. Phys. Chem. C,2008, 112, 4849-4854)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结合分子印记技术来富集检测多巴胺含量的方法,Tien-Chun Tsai等人在文献(Sensors and Actuators B,2012,171- 172,93-101)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样品中检测多巴胺含量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低,不能准确地检测生物样品中多巴胺的含量。
由于多巴胺存在于复杂基质中,含量低、分析检测难度大,其痕量分析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测定方法都存在样品处理方法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建立简便、低成本、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对加快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分子印记技术的优良选择性进行样品前处理可实现痕量目标物的快速富集。曾有报道以分子印记技术结合传统分析方法检测复杂样品中的多巴胺,虽然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仍然面临样品处理复杂、耗时多的缺点。电化学传感器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可以实现实时检测。传统的电化学检测多数局限于本身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待测物,与分子印记相结合的电化学传感器有望突破传统的局限,可通过待测目标物与特异性孔穴结合阻塞探针分子的通路产生电化学响应。但电聚合到电极上的分子印记层多为不导电或弱导电物质,大大影响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分析检测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综合电化学传感器与金纳米粒掺杂的印记聚合物的优点,构筑用于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以实现对生物样品中多巴胺的高灵敏度及快速检测。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金电极预处理:将金电极抛光,先依次用乙醇和水超声清洗,然后应用循环伏安法(CV)在硫酸溶液中扫描至图形稳定,最后用双蒸水淋洗并用氮气吹干;
步骤二,金纳米粒自组装修饰电极制备:将步骤一预处理后的金电极浸入到含氨基苯硫酚的乙醇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后冲洗干净并吹干;再将其浸入至金纳米溶胶中,浸渍后洗净、吹干,得到金纳米自组装修饰电极;
步骤三,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配制:配制含功能化金纳米粒、氨基苯硫酚和多巴胺的乙醇/HAC-NaAC缓冲液,将该缓冲液用氮气除氧后密封,在室温和避光环境下放置3~12h,得到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其中,多巴胺与功能化金纳米粒的摩尔浓度比为1:1~1:50,多巴胺与氨基苯硫酚的摩尔浓度比为1:1~1:30;
步骤四,电聚合反应:将步骤三得到的分子印记自组装溶液倒入反应容器中,避光、通氮气后,插入步骤二得到的AuNPs自组装修饰的金电极,于0.2~1.5V电位下,进行计时电流电聚合300~800s,然后取出、淋洗和吹干;
步骤五,模板分子洗脱:将步骤四得到的电极浸入硫酸溶液中,在-0.8~+0.4V电位下处理200~500s,得到检测多巴胺的金纳米粒掺杂的分子印记电化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3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