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9759.8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叶智华;于秀华;刘雅倩;罗宇;陆雪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昊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572 | 分类号: | C07F9/57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基 氨基 吡咯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制备领域,更特别涉及一种(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是一种强碱,是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有很重要应用的化学试剂,其结构式为:
目前,制备(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两种:
Schwesinger等(Chemische Berichte,1994,127,2435-2454)公开了一种制备(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叔丁基亚氨基)二氯化膦与四氢吡咯反应2小时得到双(二异丙基氨基)(2-氰基乙氧基)膦,但是该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原料二氯(2-氰基乙氧基)膦是一种酰氯,不稳定,易变质,且难以购买,因此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Ekaterina V等(Tetrahedron,2011,67,5382-5388)报道另外一种制备(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三(吡咯烷)膦和叔丁基叠氮反应40小时得到双(二异丙基氨基)(2-氰基乙氧基)膦。但是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原料叔丁基叠氮比较危险,使用不方便,且难于购买,另外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时间长,因此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周期短,原料性质稳定,成本低且可操作性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使式(1)化合物六氟磷酸氯化三(吡咯烷)膦与叔丁胺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取代反应,所述取代反应的温度为10℃~70℃,反应时间为10-24小时,制得式(2)中间体;
(b)将步骤(a)中所制得的式(2)中间体在甲醇中与甲醇钠反应,制得式(3)化合物(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
优选地,在步骤(a)中,取代反应的温度为30-50℃。
更优选地,在步骤(a)中,取代反应的温度为40℃。
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有机溶剂为非质子溶剂。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a)中,该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或氯仿或甲苯,在使用时,将溶剂进行干燥后再使用。此处,也可以使用其他类似有机溶剂。
优选地,在步骤(a)中,叔丁胺和六氟磷酸氯化三(吡咯烷)膦的摩尔投料比为3∶1,以此摩尔投料比进行反应,产率较高,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优选地,在步骤(b)中,反应的时间为2小时。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六氟磷酸氯化三(吡咯烷)膦溶解在干燥的二氯甲烷或四氢呋喃溶剂中,加入叔丁胺得到反应体系,使所述反应体系在40℃下回流反应18小时;蒸干溶剂,加入甲醇和甲醇钠,回流反应2小时,抽滤,蒸干得(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在此条件下的反应,可获得较高的收率,但是不发明并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的制备方法,其通过使六氟磷酸氯化三(吡咯烷)膦与叔丁胺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然后该中间产物再在甲醇中与甲醇钠反应得到(叔丁基亚氨基)三(吡咯烷)膦。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原料性质稳定,容易购买;
2、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周期短(仅需10-24小时);
3、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适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向三口瓶中加入6g六氟磷酸氯化三(吡咯烷)膦,和20ml二氯甲烷,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4.4ml叔丁胺,将温度维持在10℃,反应18小时;蒸干溶剂,加入5ml甲醇,0.76g甲醇钠,继续反应2小时,冷却,抽滤除盐,加入20ml二氯甲烷,抽滤除盐,蒸干得无色凝胶状物质2.5g。摩尔收率56.3%。
31P-NMR(C6D6,400MHz):δ=8.87ppm。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昊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昊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9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