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1014.5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4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陈建伟;薛平;汤彬;姚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13 | 分类号: | A61K36/13;A61K31/352;A61K31/7048;A61K31/192;A61P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血糖 作用 红豆杉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取红豆杉枝叶,用水或乙醇提取,浓缩得浓缩物,先用石油醚萃取除去色素,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再用正丁醇萃取得正丁醇萃取物;
(2)取步骤(1)乙酸乙酯萃取物上大孔树脂柱,用浓度为5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或者乙酸乙酯萃取物上聚酰胺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浓度为1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3)取步骤(1)正丁醇萃取物上大孔树脂柱,用浓度为5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及其双黄酮苷类的混合物;
或正丁醇萃取物上聚酰胺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浓度为1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及其双黄酮苷类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步骤(2)得到的精制双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金松双黄酮、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白果双黄酮和穗花双黄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步骤(3)得到的精制双黄酮类及其双黄酮苷类化合物包括金松双黄酮及其苷、银杏黄素及其苷、异银杏黄素及其苷、白果双黄酮及其苷、穗花双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胶囊剂、片剂、滴丸、颗粒剂、脂肪乳剂、栓剂、注射剂或微囊剂型的药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红豆杉枝叶,用水或乙醇提取,浓缩得浓缩物,先用石油醚萃取除去色素,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再用正丁醇萃取得正丁醇萃取物;
(2)取步骤(1)乙酸乙酯萃取物上大孔树脂柱,用浓度为5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的混合物;
或者乙酸乙酯萃取物上聚酰胺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浓度为1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的混合物;
(3)取步骤(1)正丁醇萃取物上大孔树脂柱,用浓度为5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及其苷类混合物;
或正丁醇萃取物上聚酰胺柱进行柱层析分离,用浓度为10-80%的乙醇进行梯度洗脱,得到精制双黄酮类及其苷类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提取方法为浸渍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或加热回流提取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大孔树脂为AB-8或D101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的粒径为15-60目。
8.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红豆杉提取物在制备降血糖药物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0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溶性植物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肉鸡饲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