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5922.1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仁田胁邦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电池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针对在后方碰撞情况下的冲击力来保护安装于由电动机驱动力行驶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电动机驱动力行驶的电动汽车为了行驶更长距离而需要更大的电池容量。此时,当电池容量增大时,需要更大和更重的电池包来容纳电池。因此,电池包通常安装于车辆的下部或者车辆的后部。
作为现有的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日本专利特开2004-161158号公报公开了在后地板下侧上在纵向方向上安装有多个电池包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前侧上的电池包安装于比后侧上的电池包的离地高度低的离地高度。
在该公报中,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车体的安装框架包括:前部,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后部,其配置于比该前部高的位置,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及立起部,其连接该两部,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台阶状,以使具有前侧的电池安装表面的前部位于比具有后侧的电池安装表面的后部的离地高度低的离地高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61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公报中,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车体的安装框架在车辆纵向的中间部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弯曲,因此当在车辆后方碰撞情况下从车辆后侧施加冲击力时,安装框架在车辆竖直方向上变形。因此,在根据上述公报的电池包安装结构中,难以由安装框架充分保护电池包。
另外,在上述公报中,安装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与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后纵梁连结,后纵梁包括立起部,该立起部在车辆纵向的中间部向上方延伸。因此,在从车辆后侧施加冲击力时,立起部的后部变形而向车辆上侧突出,使得纵向长度减小。从而,在根据上述公报的电池包安装结构中,有电池包向车辆前侧移动而与其它车载部件接触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后纵梁之间配置有电池包的电动汽车中,在车辆后方碰撞情况下保护电池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在所述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安装结构中,一对后纵梁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所述一对后纵梁在车辆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前部、配置于比所述前部高的位置的后部以及连接该两部的立起部,各后纵梁的中间部由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梁相互连结,并且电池包由与所述各后纵梁和所述横梁连结的副车架安装于车体,其中,所述横梁配置在低于将所述各后纵梁的所述立起部和所述后部连接在一起的弯曲部的位置,所述副车架包括环状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围所述电池包的外周,并且所述支撑架的前侧部和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别由连结部连结于所述横梁和所述各后纵梁的所述后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用于将电池包安装于车体的所述副车架包括:所述环状的支撑架,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包围所述电池包的外周。因此,副车架不包括竖直弯曲部,因此副车架能形成如下形状:在副车架在车辆纵向方向上被施加冲击力时,该形状难以在车辆竖直方向弯曲,并且车辆纵向的长度难以压缩。
所述支撑架的前侧部由连结部连结于横梁,因此在从车辆后侧施加冲击力时,所述副车架把作用于支撑架的向前的力传递到配置在低于将后纵梁的立起部与后部连接在一起的弯曲部的位置的横梁,由此能抑制后纵梁在弯曲部处变形。
另外,在副车架中,由连结部将支撑架的车辆宽度方向两侧部连结于后纵梁的后部,因此能利用支撑架来加强后纵梁,由此能防止后纵梁在受到车辆纵向方向上的力时在车辆竖直方向弯曲。
因此,在车辆后方碰撞情况下,后纵梁在连接立起部与后部的弯曲部处变形,因此能防止电池包与配置于其前方的车载部件碰撞。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配置于车辆后部的后纵梁之间配置有电池包的电动汽车中,能在车辆后方碰撞情况下保护电池包。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动汽车的侧视图。(实施例)
图2是电动汽车的车辆后部的仰视图。(实施例)
图3是电动汽车的车辆后部的左侧视图。(实施例)
图4是电池包和副车架的组装立体图。(实施例)
图5是电动汽车的车辆后部的截面立体图。(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5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水分离的方便茶杯
- 下一篇:汽车前灯AFS模块的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