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塞式可变道路限速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8925.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2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军;刘亚飞;曹静;赵煜;李华阳;徐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047 | 分类号: | E01F9/047;E01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塞 可变 道路 限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机械和电子领域,是一种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应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该装置通过视觉警示和车辆颠簸作用于驾驶员,约束其按照限速要求驾车行驶。
背景技术:
限制机动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速度,是安全驾驶车辆、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常用交通管理手段。随着交通控制的快速发展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广泛应用,限制机动车辆在某些道路上的行驶速度逐渐成为调节道路出入口流量、路段交通通行能力、均衡路网流量的重要控制手段。
在目前技术中,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常用方法是设置动、静态限速交通禁止标志、施画路面减速提示标线、安装减速垄等。限速交通标志和路面减速提示标线只能起到限速提示作用,限速控制能力较弱。减速垄是安装在路面上隆起的金属或橡胶硬构件垄台,对所有通行的车辆产生不舒适的颠簸震动,使车辆无法快速通行,达到减速行驶的目的。减速垄只能对车辆起到强行减速通行作用,并不能实现限速控制。在道路上设置减速垄,不但会产生噪音污染还会增加尾气的排放量,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还存在潜在安全问题:当通过车辆速度较快时,减速垄会对车辆产生较大颠簸震动,严重时可对汽车、乘客和货物造成较大的损害,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减速垄不适大范围应用,且无法应用到交通控制中。
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中,车辆限速控制是通过对驾驶员驾驶行为有效约束实现的。本发明根据驾驶员行为特点,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控制装置实现对超速驾驶行为控制,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交通流量的有效调节。
发明内容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对限速行驶控制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路面上的活塞式限速控制装置。装置可手动设置车辆行驶限速控制值,也可由交通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网络自动设置。在醒目视觉警示和限速提示的同时,本发明装置可使非超速车辆平稳通行,超速车辆安全颠簸通行,实现对车辆的限速控制。
一种活塞式可变道路限速控制装置,包括在道路车道上安装的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车辆行驶速度检测装置2,限速控制器3,限速显示屏4和电源5;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车辆行驶速度检测装置2分别和限速控制器3相连;限速控制器3分别和限速显示屏4、电源5相连。
本装置由多个独立的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组成,在每个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中,垄台6在初始状态下突出于道路的表面,在垄台6的外表面覆盖有用于警示的黑黄相间的橡胶带14,其中活塞9、活塞杆7和流体缸8位于垄台6下方,垄台6通过活塞杆7与位于封闭流体缸8中的活塞9相连,活塞杆7和流体缸8契合处安装有胶质密封圈10,活塞9上安装有活塞环11,流体缸8侧面的流体进出口I19和流体进出口II20通过管道17与泵15相连,流体缸8与底部的固定底座23相连,流体缸8、流体管17和泵15中充满流体22,活塞9在流体22的作用下运动,泵15通过限速控制器3与电源5相连;车辆行驶速度检测装置3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16与限速控制器3相连;
限速显示屏4的值可通过人工或限速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修改。
垄台6的高度可控制;垄台6抬起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可控,实现对超速车辆的前轮颠簸,或后轮颠簸,或单轮颠簸控制。
所述限速控制装置与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之间有填充物24,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顶部粘着有海绵缓冲层18,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固定在底座23上,底座23与地面连接的部分设置了钢防护层12,底座23通过销钉13与钢防护层12相连。
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中的流体缸8采用钢体材料,流体缸8、流体管17与泵15形成完全封闭的系统。
活塞式限速垄机构装置1中垄台6的抬起高度可控制,垄台6对车辆的颠簸可分为前轮颠簸、后轮颠簸和单轮颠簸。
车辆行驶速度检测装置2采用地感线圈测速,地感线圈车辆行驶速度检测装置由螺纹密封盖,检测器板,高效电池组、外壳和信号接收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