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排气压强和流量动态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4370.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屈铮;杨安志;金吉刚;任颖睦;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5 | 分类号: | G01M15/0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排气 压强 流量 动态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压强和流量动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简称为VVT,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其VVT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提高了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发动机排气总管压强信息在发动机的电控单元即ECU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发动机吸气的体积效率受排气总管压力的严重影响,排气总管压力越低,在一定进气压力下气缸进气流量越大;同时,排气总管压力越高,废气回流量越大,这将直接影响到缸内的残余废气量,继而决定缸内混合气燃烧质量。目前已经存在一系列成熟的排气总管压力稳态计算模型,用来在成品车上估算稳定工况下的排气总管压力和排气流量。然而,这些稳态数学模型并不能很好的估算在瞬态工况,比如节气门突变和VVT突变的情况下排气总管压力变化,继而导致ECU在这些瞬态工况时无法准确地预估出进气流量和燃烧质量等信息。另一方面,为节约成本,产品发动机一般配置非常有限的传感器,通常不会配置高响应速度的排气总管压力和流量传感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发动机电控单元通过有限的传感器信息估算出的发动机在各瞬态工况下的排气总管压强和流量值误差较大,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压强和流量动态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有限的传感器信息正确估算出发动机在各瞬态工况下的排气总管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值精确度高且易于实施。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排气压强和流量动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发动机ECU分别接收用于检测进气VVT相位的进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排气VVT相位的排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进气歧管压力的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节气门阀体位置的节气门阀体传感器和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传感器输送的信号,同时将这些信号赋值给发动机ECU内的排气总管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动态模型,并通过上述的排气总管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动态模型得出排气总管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
在发动机上装配有进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排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节气门阀体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的基础上。进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测的进气VVT相位信号、排气VVT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测的排气VVT相位信号、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进气歧管压力信号、节气门阀体传感器检测的节气门阀体位置信号和转速传感器检测的发动机转速信号分别输送给发动机ECU,发动机ECU根据接受的上述检测信号赋值运用到排气总管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动态模型上准确估算出排气总管压强。该方法不需要在发动机上安装排气总管压力传感器就能实现,也不需要在原有发动机安装检测方式上做任何调整,就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排气总管压强,决定了发动机进一步对汽车缸体内混合气燃烧质量的控制。
在上述的发动机排气压强和流量动态检测方法中,所述的排气总管 压强和排气尾管流量动态模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4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