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角反射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6075.9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林;刘亚郡;金红谦;韩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创网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9/15 | 分类号: | H01Q19/15;H01Q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方挺;葛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角反射装置及角反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在无线通信还是在雷达领域,接收机的灵敏度都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有效提升接收机的灵敏度是系统设计时的重要目标。通常,在不考虑信号处理增益的情况下,要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或雷达的探测距离,往往通过在发射端添加PA(功率放大器),或在接收端添加LNA(低噪声放大器)等方式给予实现的,但上述方法是常规但不是普遍适合的,原因在于,发射端添加PA后,会导致信号质量下降(非线性导致误差向量幅度[EVM]升高),同时加大了系统耗能从而使系统成本提高。接收端在额外添加LNA后,会使总NF(噪声系数)升高,同时需要良好前后级匹配,由于对系统要求的提高从而加大了成本投入。同时,上述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对于相互通信的两个节点,PA需要在相互通信的节点间成对添加,从而保证收发链路预算平衡。若只在一侧通信节点上增加PA,则可能由于一侧节点的灵敏度低于另一侧,即便在信道编解码的条件下,也将使得通信节点间出现多次重传,从而使链路预算的双向通信出现不平衡。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也通常使用固定角反射器方向的方式,实现对通信节点信号的有效接收,但对于移动节点,由于节点处于运动中,角反射器无法事先设定其最佳的信号接收方位或角度,因此,对于移动节点,现有技术中的角反射天线无法实现节点信号的有效接收。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角反射装置,包括:角反射板、全向天线、信号接收器、电机驱动装置,电机控制器及减速电机,其中,所述全向天线通过所述角反射板接收待跟踪无线信号,所述信号接收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待跟踪无线信号,向所述电机控制器反馈待跟踪无线信号的相关信息,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相关信息驱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角反射板围绕所述全向天线转动到相应方位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角反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角反射板接收待跟踪无线信号的相关信息,将所述相关信息输入至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根据所述相关信息,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角反射板围绕所述全向天线转动到相应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将跟踪无线来波方向的信息,并有效反馈到角反射器的驱动装置,使角反射器得到有效的调整,实现对最佳信号的实时追踪。通过在角反射器的信号接收与控制其转动的驱动装置间形成闭环控制方式,使角反射器处于不同位置或角度时的信号能及时得到反馈,满足最优信号接收位置的适时调整,从而实现系统成本较低、跟踪性能提高的效果,使无线系统整体链路性能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灵敏度角反射装置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灵敏度角反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高灵敏度角反射装置一实施例中天线与角反射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全向天线距顶点半个波长时的天线方向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全向天线距顶点一个波长时的天线方向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全向天线距顶点一个半波长时的天线方向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号不同入射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高灵敏度角反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搜索态及跟踪态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创网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思创网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6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