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型构造、转印成型装置及方法、光学部件、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移动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0010.1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2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竹村宏一;柴田智英;山中义久;金子和孝;藤江让;桥本直树;铃木太一;小岛正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59/02 | 分类号: | B29C59/02;G02B6/00;G02F1/13357;F21S8/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构造 成型 装置 方法 光学 部件 光源 液晶 显示装置 移动 设备 | ||
1.一种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模型;
第二模型,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型可相对地接触、分离;
转印部件,其设于所述模型的至少任一方,并且使转印面与向所述模型间供给的树脂制片材抵接而进行转印成型,
所述转印部件具备形成于所述转印面的凹部、与所述凹部连接的至少一个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具有与所述凹部相同或比其深的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与所述转印部件的外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以与形成于所述转印面的所述凹部交叉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具有以沿所述凹部连接的方式形成的辅助槽部,
所述槽部经由所述辅助槽部与所述凹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槽部具有从所述凹部流出的熔融树脂的压力大致相同的逐渐扩展的流路截面面积。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槽部配置在熔融树脂的流速大致相同的位置。
8.一种转印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构造。
9.一种转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入工序,其向相对配置的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插入树脂制片材;
夹持工序,在所述两模型之间,在使转印部件的转印面与所述树脂制片材的至少任一面抵接的状态下夹持树脂制片材;
转印成型工序,通过加热所述模型的至少任一方,使所述转印部件的转印面抵接的所述树脂制片材的至少表面部熔融,在形成于所述转印面的凹部形成厚壁部时,经由与所述凹部连接的槽部将残留在所述凹部内的残留空气排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具有与所述凹部相同或比其深的深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印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印成型工序中,使熔融树脂的一部分向成型非制品部分的槽部流出。
12.一种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用权利要求9或11所述的转印成型方法成型。
13.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部件;
配置于所述光学部件的至少一端面的光源,
使从所述光源射入光学部件的光从所述光学部件的光射出面射出。
1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面板。
15.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0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材料收纳用具及其制造工艺
- 下一篇:管材连续缠绕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