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转向装置及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7081.2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3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吉武敦;椎野高太郎;佐藤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6/00 | 分类号: | B62D6/00;B62D5/04;B62D113/00;B62D1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向 装置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电动马达为驱动源,向车辆的操舵机构提供操舵辅助力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及其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的是通过检测自方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的操舵角,并基于该操舵角从电动马达向车辆的操舵机构传递扭矩,而进行操舵的辅助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作为上述的动力转向装置,目前已提出利用扭矩传感器及舵角传感器检测自方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的操舵角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0841号公报
但是,即使利用扭矩传感器及舵角传感器检测的操舵角有误检测等异常,也不能判定该异常,而是会基于误检测的操舵角,向操舵机构提供操舵辅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可检测自方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的操舵角的检测异常。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具有:由随着方向盘的操舵操作而旋转的输入轴及经由扭杆与所述输入轴连接而传递所述输入轴的旋转的输出轴构成的操舵轴、以及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转换为转向轮的转向动作的转换机构构成的操舵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绝对角运算处理部,其设于ECU中,将基于第一和第二、第一和第三、第一和第四、第二和第三或第二和第四旋转角的组合得到的绝对角作为第一绝对角并进行运算;第二绝对角运算处理部,其设于ECU中,将基于第三旋转角和第四旋转角的组合得到的绝对角作为第二绝对角并进行运算;异常检测处理部,其通过比较所述第一绝对角和所述第二绝对角,检测装置的异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检测自方向盘的中立状态开始的操舵角的检测异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扭矩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舵角传感器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ECU的框图;
图5是表示电气角θe3、电气角θe4和绝对角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6是表示第一、第二换算表的图表。
标记说明
14:舵角传感器
5:ECU(控制装置)
7:第一旋转角传感器
8:第二旋转角传感器
TS:扭矩传感器
16:第三旋转角传感器(第一MR元件)
17:第四旋转角传感器(第二MR元件)
21:第一角度取得处理部
23:第三角度取得处理部
24:第四角度取得处理部
25:第一绝对角运算处理部
26:第二绝对角运算处理部
27:异常检测处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述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各实施方式1~3。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概略图。图1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由方向盘SW、转向轴1、小齿轮轴2,齿条轴3构成基本的操舵机构。该操舵机构在由驾驶员旋转操作方向盘SW时,该方向盘SW的操舵扭矩经由转向轴1传递至小齿轮轴2,并且将该小齿轮轴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齿条轴3的直线运动,以使被连接在齿条轴3的两端的左右的转向轮W转向。即,在齿条轴3上形成有小齿轮轴2啮合的齿条齿3A,保持该齿条齿3A和小齿轮轴2的啮合而构成将转向轴1的旋转转换为转向动作的转换机构。
另外,构成为,在转向轴1上设置有检测转向轴1的旋转角的扭矩传感器TS及舵角传感器4,基于扭矩传感器TS及舵角传感器4的输出信号及电动马达旋转传感器信号,通过控制装置(下面,称为ECU)5进行电动马达M的电流控制,以从电动马达M对小齿轮轴2提供操舵辅助力。
如图2所示,转向轴1沿轴向分割为方向盘SW侧的输入轴1a和齿条轴3侧的输出轴1b。输入轴1a和输出轴1b分别形成为中空状,并且经由设置于输入轴1a、输出轴1b的内周侧的扭杆1c相互同轴连接。另外,输入轴1a和扭杆1c、输出轴1b和扭杆1c通过中立销、压入等来连接。由此,输入轴1a和输出轴1b可保持扭杆1c的扭转变形而相对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7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冶金电炉控制器
- 下一篇:煤电两用节能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