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装置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8717.5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五十岚达也;洼田祐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发动机的变速齿轮供油装置:与变速轴平行地将喷油管配置在变速器室内,利用在变速器室的变速轴轴芯方向的两端壁形成的管支承孔支承该喷油管的两端部,使喷油管的一端与油泵侧的油通道连通,在喷油管的中途形成有朝向变速齿轮的齿面开口的多个喷雾口。
该变速齿轮供油装置在用于支承喷油管的另一端部的管支承孔形成油槽,所述油槽连通到喷油管内,并且在变速器室开口,从而将油供给至变速齿轮的齿面,由此,缩短了喷油管的长度,减少了喷雾口的数量,从而实现了轻量和紧凑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81119号公报
可是,在具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等中,不只是对变速机构而且对电动机也需要供给润滑和冷却用的润滑油。通常,通过复杂地布置金属管来对这样的变速机构和电动机供给润滑油,因此,润滑系统变得复杂,从而导致由润滑系统引起的车辆的可靠性降低,并且,使得部件数量增大,从而可能成为重量增加和成本上升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润滑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电动机和变速机构供给润滑油,从而能够实现润滑的高效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驱动装置润滑结构,所述驱动装置润滑结构具备: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MG);变速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变速器1),其与所述电动机连接,并且在轴向上与所述电动机相邻;以及润滑供给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润滑板20),其用于向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变速机构供给润滑油,所述驱动装置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润滑供给部件的轴向一侧配置有所述电动机,在所述润滑供给部件的轴向另一侧配置有所述变速机构,所述润滑供给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电动机的大致U字形状,在所述润滑供给部件内形成有互相连接并供润滑油流动的第1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1流路30)和第2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2流路40),在所述润滑供给部件的轴向另一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轴向另一侧面61)设有至少一个第1润滑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倒车轴内用孔23、输出轴内用孔24、第2驱动齿轮轴内用孔25、啮合部用孔27),所述第1润滑孔与所述第1流路连通以将所述第1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轴向另一侧的所述变速机构,在所述润滑供给部件的轴向一侧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轴向一侧面54)设有至少一个第2润滑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机用孔28),所述第2润滑孔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以将所述第2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轴向一侧的所述电动机。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以在径向上互相错开的方式形成,所述第1润滑孔具有:至少一个轴内用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倒车轴内用孔23、输出轴内用孔24、第2驱动齿轮轴内用孔25),其用于将所述第1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变速机构的轴内;和至少一个啮合部用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啮合部用孔27),其用于将所述第1流路的润滑油供给至所述变速机构的齿轮啮合部。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1流路具有:上游侧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上游侧流路31),其被从所述润滑供给部件的外部导入润滑油,并与至少一个所述轴内用孔连通;和下游侧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下游侧流路33),其与所述上游侧流路连接,并与至少一个所述轴内用孔连通,所述上游侧流路与所述第2流路由沿径向延伸的径向连通通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径向连通通道41)连接,所述上游侧流路与所述下游侧流路由沿周向延伸的周向连通通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周向连通通道32)连接,所述周向连通通道的流路面积设定成:将所述上游侧流路的润滑油以所希望的量分配至所述下游侧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7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重复设定的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栅栏堵头及红外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