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诱导固化作用的耐砷细菌原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138.4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响亮;宋文娟;张道勇;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诱导 固化 作用 细菌 原位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诱导固化作用的耐砷细菌原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生物环境污染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剧毒元素,自从1250年发现以来,已经发生了很多严重的砷中毒事件。全球至少有5000多万人正面临着地方性砷中毒的威胁,其中,亚洲的砷污染最为严重,主要集中在孟加拉国、印度和中国。土壤及水环境的砷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受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砷通常是以As3+和As5+的形式出现在土壤中。砷化合物的毒性极强,砷对人的中毒剂量为0.01-0.052克,致死量为0.06-0.2克,已有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砷会增加患皮肤癌及膀胱、肾脏、肝脏和肺部肿瘤的风险。三价砷甚至能造成胎儿畸形和死亡。
由于使用砷化合物的企业(如玻璃、颜料、农药等)、采矿业及重金属冶炼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已造成了我国土壤环境的严重砷污染。现已在我国的多个矿区周围的土壤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砷,如我国贵州、郴州、西安和新疆地区均已发现了砷浓度范围高达11-1217mg Kg-1的大面积土壤。我国于1983年在新疆的奎屯开垦区发现了高砷污染地区,是我国大陆最早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的省区,此地土壤中砷浓度高达7.27-75.38mg Kg-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生活在砷污染地区的人口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万。由于土壤的盐碱化加速砷从矿物及岩石等中溶出和迁移,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所以要去除像新疆这种干旱区盐碱地土壤中的砷是更加困难的。新疆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对新疆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越来越大,种种开发活动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土壤砷污染。不同来源的砷会在矿渣或土壤中长期积累,然后含砷污染物会慢慢迁移进入到其他地区或是水体中,就会使污染区域不断扩大。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对含砷尾矿及高砷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至少要先找到一种能够阻止砷溶出、迁移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的高效的、经济实用的、环境友好型的技术方法。无疑,生物修复方法,特别是广泛存在、易培养的细菌就成了最具潜力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途的砷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就是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修复砷污染环境现已有很多应用实例,但是修复效果大都不理想。如大家熟知的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已在很多土壤砷污染地区得以实际应用。但是植物修复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植物都不能在像中国西北部这样的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而且植物修复周期太长、效率较低。除此之外,还有包括硫还原菌在内的各种细菌修复方法也被应用于砷污染环境的修复之中。但是由于吸附了砷的菌体无法分离出来,依然存在于环境中,然后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被细菌吸收了的砷又会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另外,大部分微生物对氧化还原条件和有毒金属价态改变的敏感性等问题,都导致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另外,某些高盐度土壤更加大了生物修复的难度。因此,这些不足就使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实用、经济、高效的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诱导固化作用的耐砷细菌原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逐次增加营养肉汤培养基中的砷含量,分离出一种耐高浓度砷环境能产生较多尿素分解酶的耐砷细菌;然后将耐砷细菌置于尿素酶和CaCl2的营养汤培养基中,富集得到具有钙化作用耐砷细菌菌液;再将富集得到钙化作用耐砷细菌CR5菌液与含砷的污染土壤中混合形成混合溶液,使得混合液pH呈现微弱碱环境至pH为8-9,将混合溶液置于湿润环境下培养,钙化作用耐砷细菌通过诱导固化作用将富含砷污染土壤中砷得到固定,使砷污染土壤得到原位修复。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低,可广泛用于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利用诱导固化作用的耐砷细菌原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选用砷污染严重地区土壤置于带盖的灭菌瓶中,将土壤样品置于营养肉汤锥形瓶中,营养肉汤pH为8-8.5,砷含量为100mg L-1,然后将锥形瓶置于转速为130rpm min-1,温度为30℃的条件下培养48h,得到菌液;
b、将培养得到的菌液分别依次接入砷含量为100mg L-1、250mgL-1、500mg L-1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按常规方法分离得到耐砷细菌,该耐砷细菌在基因库的代码为CR5,编号为HQ3315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