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70520.5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具有一触控模式以及一共电极模式,该触控装置包含:
一触控感测模块;
一共电极层,包含至少:
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以及
多个第一走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与该触控感测模块;
多个第二触控单元,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交错排列;
多个第二走线,用以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与该触控感测模块;
一共电位电路;以及
多个切换开关,分别形成于所述多个第一走线以及该共电位电路间;
其中所述多个切换开关于该触控模式下打开,以使所述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及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单元侦测、感应一触控信号,并传送至该触控感测模块,以判断一触控座标、一触控强度以及一触控变化;
所述多个切换开关于该共电极模式下关闭,以使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与该共电位电路相连接而共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单元位于该共电极层上,所述多个切换开关亦形成于所述多个第二走线以及该共电位电路间,所述多个切换开关于该共电极模式下关闭,以使各所述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与该共电位电路相连接而共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薄膜晶体管层,以与该共电极层平行,该薄膜晶体管层于该共电极模式下根据多个显示数据以及多个栅极驱动信号提供一显示画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间包含一挖空区域,该挖空区域对应于该薄膜晶体管层的一非透光区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开关可形成于该触控感测模块外或该触控感测模块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切换开关于该共电极模式下关闭,各所述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与该共电位电路相连接以进一步连接至一接地电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是分为多个第一触控行,各所述第一触控行中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是彼此直接串联,以通过最外侧其中的二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与所述第一走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是分为多个第二触控列,所述第二走线包含:
多个延伸部,是对应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单元其中之一连接,以延伸至该共电极层外;以及
多个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第二触控列其中之一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对应的所述延伸部,以进一步与该触控感测模块以及所述多个切换开关其中之一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连接至与该共电极层平行的一薄膜晶体管层上的该共电位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通过一银胶、一银凸块或一异方性导电胶相连接至该共电位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含一第一区段以及一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用以与所述多个第二触控单元其中之一连接,以延伸至该共电极层边缘,该第二区段将该第一区段连接至该连接部,且该第一区段及该第二区段间通过一银胶、一银凸块或一异方性导电胶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为一行向条状触控单元、一类三角形状触控单元或一交错式排列触控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以及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上形成一图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触控单元为一正向排列三角形,各所述第二触控单元为一反向排列三角形,各该正向三角形及各该反向三角形包含一底边以及二侧边,该二侧边包含一梯状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1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是由一黄光蚀刻制程、一激光切割制程或一激光雕刻制程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共电极层为一第一透明电极层或一金属电极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达,未经刘鸿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5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