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70520.5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是极具直觉式的输入方式,不需要记忆按键位置,亦不需要额外设置硬件达到输入的目的,因此不论是对使用者输入的方便性或是制造成本来说,都较其他电子装置的输入技术更具竞争力。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触控技术也成为输入技术的主流。
然而,触控模块的设置势必占据电子装置一部分的空间。在现代讲求轻薄短小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中,必需善加利用任何可使用的空间。虽然触控模块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却需要增加手持式电子装置中额外的空间成本,如何将触控模块带来的空间成本影响降到最低,将是电子装置设计者的挑战。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新的触控装置以克服上述的问题,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具有触控模式以及共电极模式,触控装置包含:触控感测模块、共电极层、多个第二触控单元、多个第二走线、共电位电路以及多个切换开关。共电极层包含至少:多个第一触控单元以及多个第一走线。第一走线用以连接第一触控单元与触控感测模块。第二触控单元与第一触控单元交错排列。第二走线用以连接第二触控单元与触控感测模块。多个切换开关分别形成于第一走线以及共电位电路间。其中切换开关于触控模式下打开(open),以使第一触控单元及第二触控单元侦测、感应触控信号,并传送至触控感测模块,以判断触控座标、触控强度以及触控变化。切换开关于共电极模式下关闭(close),以使各第一触控单元与共电位电路相连接而共电位。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第二触控单元位于共电极层上,多个切换开关亦形成于第二走线以及共电位电路间,切换开关于共电极模式下关闭,以使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与共电位电路相连接而共电位。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触控装置还包含薄膜晶体管层,薄膜晶体管层于共电极模式下根据多个显示数据以及多个栅极驱动信号提供显示画面。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间包含挖空区域,挖空区域对应于薄膜晶体管层的非透光区中。切换开关可形成于触控感测模块外或触控感测模块内。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其中当切换开关于共电极模式下关闭,各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与共电位电路相连接以进一步连接至接地电位。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其中各第一触控单元分为多个第一触控行,各第一触控行中的第一触控单元彼此直接串联,以通过最外侧其中的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一走线连接。
依据本发明还具有的一实施例,其中各第二触控单元分为多个第二触控列,第二走线包含:多个延伸部及多个连接部。延伸部对应与第二触控单元其中之一连接,以延伸至共电极层外。连接部用以连接第二触控列其中之一的第二触控单元对应的延伸部,以进一步与触控感测模块以及切换开关其中之一相连接。连接部连接至与共电极层平行的薄膜晶体管层上的共电位电路。连接部与延伸部通过银胶、金或银凸块或异方性导电胶相连接至共电位电路。其中延伸部包含第一区段以及第二区段,第一区段用以与第二触控单元其中之一连接,以延伸至共电极层边缘,第二区段将第一区段连接至连接部,且第一区段及第二区段间通过银胶、金或银凸块或异方性导电胶相连接。
依据本发明再具有的一实施例,其中各第一触控单元为行向条状触控单元、类三角形状触控单元或交错式排列触控单元。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触控单元以及第二触控单元上形成图样。
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其中各第一触控单元为正向排列三角形,各第二触控单元为反向排列三角形。其中各正向三角形及各反向三角形包含底边以及二侧边,二侧边包含梯状结构。
依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控单元由黄光蚀刻制程形成、激光切刻制程或激光雕刻制程形成。
依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其中共电极层为第一透明电极层或金属电极层。共电极层形成于玻璃基板的第一侧,玻璃基板于第二侧还包含第二透明电极层,第二触控单元位于第二透明电极层上,且共电位电路及切换开关为薄膜晶体管或在集成电路上。
依据本发明还具有的一实施例,其中触控装置还包含保护造型单元。
依据本发明再具有的一实施例,共电位电路包含共电压导通线。
应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共电极层中形成触控单元,并使触控单元通过切换开关与触控感测模块与共电位电路间进行切换,而兼具共电极与触控感测的机制,降低成本,而轻易地达到上述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达,未经刘鸿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