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氮茚化合物NPS-1577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2047.4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匡春香;王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5/08 | 分类号: | C07D23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化合物 nps 1577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氮茚化合物NPS-1577(化合物1)的方法。
背景技术
NPS-1577(Figure 1.13)是由韩国Neopharm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疾患治疗的新药。目前作为化妆品的原料物质,已经通过动物的毒性实验,结束了安全性的检证,现在NPS-1577正处于临床实验中,其数据显示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中文化学名称:
2-甲基-1-(3-甲基苄基)-1H-苯并[d]咪唑-5-基)(哌啶-1-基)甲酮;
英文化学名称: (2-methyl-1-(3-methylbenzyl)-1H-benzo[d]imidazol-5-yl)(piperidin-1-yl)methanone。
分子结构式如下:
NPS-1577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重要功能。它覆盖全身,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所以当皮肤出现炎症等状况时,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皮肤炎症的重要临床表现就是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一种迫切搔抓愿望的皮肤感觉,在主观感受、持续时间、发生部位和动作行为上明显不同于疼痛,瘙痒同时可以被理解为机体应对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皮肤瘙痒是多种皮肤性疾病和系统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蛋白酶活化受体(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成员,介导跨膜信号转导,可以被丝氨酸蛋白酶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有七个跨膜单位的受体家族[18],其在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包括四个成员: PAR-1, PAR-2,PAR-3和PAR-4。其中PAR-1,PAR-3和PAR-4是凝血酶受体, 而PAR-2是胰岛素、肥大细胞纤维蛋白溶酶、凝血因子Ⅶa和Ⅹa和其他未知蛋白水解酶的受体。PAR-2却不存在与血小板之中,并且在哺乳动物中的组织和细胞中不均衡的分布,并在体内外的炎症反应中起到间介作用。
由于PAR-2有前炎性和抗炎的双重作用,可引起的炎症反应机制包括多重级联、血管渗透性增加、细胞因子生成和黏附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引起白细胞聚集。PAR-2也可以促使类前列腺素生成,增加炎症反应,激活神经末梢PAR-2可
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因此,进一步研究PAR-2, 可为治疗包括:变应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痛在内的多种炎症提供靶向支持。
蛋白酶活化受体(PAR-2)药物研究较少,目前代表药物为NPS-1577。NPS-1577是由韩国Neopharm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疾患治疗的新药。NPS-1577相比于原有PAR-2二硝基酚拮抗剂,可以达到最高200倍效能,对于治疗皮肤炎症与发痒,皮肤色素沉着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作为化妆品的原料物质,已经通过动物的毒性实验,结束了安全性的检证,现在NPS-1577正处于临床实验中,数据显示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Figure 1.14
目前的NPS-1577合成方法一般按照以下反应路线实现(WO2009036404 A2):
现有工艺中需使用的原料价格较为昂贵,且反应底物制备成本也较高;反应周期长,反应条件较难控制且操作繁琐,因而难以应用于放大工业化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工业上简便及低成本合成氮茚化合物(NPS-1577)(化合物1)的新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的合成氮茚化合物(NPS-1577)(化合物1)的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具体步骤如下:
(1)以对氟苯甲酸为原料,在浓硝酸的存在下,与溶剂浓硫酸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5℃至100℃,反应时间为1-24小时,生成4-氟-3-硝基苯甲酸;其中:浓硝酸与对氟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