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其合成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5659.9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斌;齐昱;周杰;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天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7/20 | 分类号: | C07D477/20;C07D47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霉 抗生素 及其 合成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新工艺,属于抗生素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β-内酰胺类化合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对β-内酰胺酶稳定,而备受关注。其结构特点与青霉素的母核6-APA相比,4位的硫原子被碳取代,2位具有双键,复合了青霉素的五元环和头孢菌素的共轭双键活化β-内酰胺环的作用;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碳青霉烯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同时也能抑制β-内酰胺酶,因此,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中亚甲基碳青霉烯被证明对A类和C类的β-内酰胺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位取代是碳青霉烯类化合物最重要的结构修饰部位,多数品种在3-位具有含硫的侧链及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咯烷环,有些还含有氨基、亚氨基等,典型的药物如硫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4-位引入甲基等取代基可提高对DHP-I的稳定性。2-位通常接有羟基。
代表药物美罗培南(meropenem)1994年开始上市。2003年被美国药典收录,该药是第一个可以单独给药的4-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作用比亚胺培南(imipenem)与帕尼培南(panipenem)强2-8倍,更优于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生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临床上现已使用的碳青霉烯类化合物的基础上,设计了本发明的系列化合物,并提供了该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工艺,适用于大量合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式(I)所示的一种1β-甲基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工艺,其合成通式如图1所示。以简便易得的吡咯烷酮和甲基碳青霉烯母核为原料经过7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本合成工艺的优点在于:采用Pd催化的偶联反应构建脯氨酸N位芳香环骨架;采用甲磺酰氧基烷基化过程中的构型翻转引入S取代位手性中心;通过控制氢化反应的pH值,合成最终产物。与现有合成工艺相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合成原料容易获得、收率较高、反应条件温和且容易控制、分离纯化方法容易操作,适用于工业上大量制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β-甲基碳青霉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如(I)所示,
R可位于芳香环的3位或4位,分别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
编号方式为相应化合物加-1至-6,具体见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如式(I)所示的1β-甲基碳青霉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其合成通式如图1所示,
图1
反应步骤为:
1)化合物1先用TIPS保护,得化合物2;
2)化合物2与芳香溴代物3经偶联反应得到化合物4;
3)化合物4去除硅醚保护后,将4位羟基用甲磺酰基活化,再与硫代乙酸钾反应,构建硫醚,经水解得到关键中间体7。
4)化合物7与碳青霉烯母核8在碱的存在下反应生成化合物9;
5)化合物9去除PNB保护基,得到目标产物10。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工艺中,步骤2)中:
偶联反应的溶剂可选自甲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的任意一种;
偶联反应的催化剂可选自Pd(dba)Cl2、Pd(PPh3)4、PdCl2(dppf)、Pd(OAc)2的任意一种;
偶联反应的碱可选用三乙胺、吡啶、N-二甲胺基吡啶、碳酸钾、碳酸铯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工艺中,步骤3)中:
甲磺酰基活化的反应条件为:冰水冷却下滴加甲磺酰氯,控制温度在0~10℃,优选为8℃;
构建硫醚的反应溶剂为DMF/甲苯按体积比1∶1~3∶1混合,反应温度为60~80℃;优选为DMF/甲苯体积比为1∶1,反应温度为70℃;
关键中间体7的纯化工艺通过常规硅胶柱色谱完成,洗脱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按3∶1至6∶1体积比例混合,优选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4∶1。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工艺中,步骤5)中:
氢化反应的pH值为6.0-7.2,优选为7.0;
目标产物10的纯化工艺是乙醚洗涤后的滤液中加入丙酮溶液,后用乙醇/水或异丙醇/水按不同体积比例重结晶,优选为乙醇/水体积比3∶1。
附图说明
图1是碳青霉烯类化合物的合成通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天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辽宁天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56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