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唇边电解镍厚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8953.5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东;于涛;王长青;王刚;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08 | 分类号: | C25C1/08;C25C7/06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戚欢 |
地址: | 132311 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唇边 电解 厚板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采用电解法来制备无唇边镍厚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解镍产品具有纯度高、含杂质低、熔点高(1400°C以上),抗腐蚀性强。在冷、热状态下,压力加工等机械性能良好,同时还具有特殊物理性能:磁性、磁伸、缩性、高的电真空性能等特点,因而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电解镍产品通常应用于生产优质不锈钢、高温高强度合金、精密合金等,以及其它含镍合金,加工纯镍、电真空用镍类镍制品,同时还应用于电镀和石油化工等相关的生产领域。
现有技术当中国内各电解镍厂主要以生产7mm~12mm厚的电解镍板为主,国外的某些电解镍厂可以生产出12mm~18mm厚的电解镍板。电解镍厚板与电解镍薄板在生产工艺上区别不大,但是在销售的价格上差距较大,厚板比薄板价格要高6000元/吨,而电解镍厚板常常因通电周期过长,边部电力线过于集中,导致边部会产生过大的唇边,而在销售过程中,购买电解镍产品的厂家不愿接受带有厚唇边的电解镍厚板,并要求剪下厚唇边,唇边只能作为次等镍产品销售,严重影响价格。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技术来解决电解镍厚板的唇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现有的硫化镍阳极直接电解制备电解镍工艺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生产高效的方法,使得到的产品尺寸和厚度易于控制,不再出现电解镍厚板有厚唇边的问题。
一种无唇边电解镍厚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电解镍始极片为模板,将电解镍始极片放入到电解槽隔膜袋中,且电解槽中阴阳极板导电正常,隔膜袋无损坏;
步骤二、加热电解液至65℃~70℃,通过进液管将加热后的电解液放入到电解槽隔膜袋中,其中电解液成份为PH值4.0-5.5,Ni2+:55-70g/L,Cu2+≤0.003g/L,Fe2+≤0.003g/L,Co2+≤0.001g/L,Pb2+≤0.0003g/L,Zn2+≤0.00035g/L,Na+:40-60g/L,Cl-:60-90g/L,H3BO3:6-12g/L,SO42-:80-120g/L组成的硫酸盐酸混酸体系溶液;
步骤三、调正电解槽中的阴阳极板,将电解镍始极片与电解槽中的阴阳极板对正后进行通电,电解槽中硫化镍阳极板中的镍金属通过电解游离于电解液之中,通过在阴极得到电子后沉积到电解镍始极片上,阳极离子反应式为Ni3S2-2e=Ni2++2NiS,NiS-2e=Ni2++S,阴极的离子反应式为Ni2++2e=Ni;
步骤四、在隔膜袋边部两侧刷100mm~300mm的树脂层改变电力线的分布,阻断或减弱阴极板边部电力线;
步骤五、将电解镍始极片在电解槽内沉积12天~14天;
步骤六、将在电解槽内沉积完毕的电解镍始极片出槽;
步骤七、将出槽后的电解镍始极片打包,得到合格的电解镍厚板。
电解槽中承载阴阳极板隔膜架的阴阳两极间距为195mm~210mm。
隔膜袋边部两侧采用宽度为100mm~300mm的树脂层。
生产出的电解镍成品板厚度在12mm~18mm。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变电解槽内电力线的分布,阻断或减弱电解槽内阴极板边部的电力线,改进了现有技术当中,采用硫化镍阳极板直接电解制备电解镍工艺技术中的不足,得到了厚度均匀且无唇边的电解镍厚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较现有技术具有更广范的应用前景,其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产成品的尺寸和厚度易于控制,可生产出电解镍厚板,且几乎没有影响电解镍厚板质量的唇边,填补了现有技术当中电解镍厚板存在唇边过大缺陷的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实施例不限制本发明,且发明中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8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