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车辆碰撞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0660.0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4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歌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Q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碰撞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车辆碰撞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飞速发展,高速公路里程逐年增多,交通事故率也逐年增多,其中追尾事故约占总数1/3,这些事故中,主要是驾驶员分神、过度疲劳或对纵向安全车距与车速的关系判断不清而造成的。
目前,车辆防碰撞技术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式:
其一,设置被动式防车辆碰撞装置,例如,增加车辆前部和尾部均架上的保险架,安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
其二,设置主动式防碰撞系统,例如,ABS(防抱死刹车系统)、以及被人们称作为“电眼”的预警装置和倒车后视仪等。
第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碰撞事故发生时的损失,但从根本上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第二种方式在技术上并不完善,存在一定的瓶颈,不能有效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车辆碰撞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车辆碰撞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检测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
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
如果确定所述车辆可能会与所述前车发生追尾,限制所述车辆的车速。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检测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前车的尾灯是否开始闪烁;
如果检测到所述前车的尾灯开始闪烁,确定所述前车的尾灯的闪烁是否超过第一预定闪烁时间;
所述检测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前车的尾灯的闪烁时间超过第一预定闪烁时间,检测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如果所述行车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确定所述车辆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
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包括:
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所述车辆的速度和所述车辆的加速度,计算所述车辆追尾所述车辆的前车的追尾时间;
确定所述计算的追尾时间是否小于第一预定追尾时间;
如果确定所述计算的追尾时间小于第一预定追尾时间,确定所述车辆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确定所述车辆是否可能与所述车辆的前车发生追尾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车辆可能会与所述前车发生追尾,向所述车辆的驾驶员发出追尾警示信息和/或限制车速提示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后车之间的行车距离;
确定所述车辆与所述后车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二预定距离;
如果确定所述车辆与所述后车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定距离,闪烁所述车辆的尾灯。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车辆碰撞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车辆与所述车辆的前车之间的行车距离的第一测量装置;
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测量装置的行车距离控制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处理部;
基于来自所述处理部的制动部动作信号来限制所述车辆的速度的制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歌乐株式会社,未经厦门歌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歌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0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