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4729.7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奇;张鑫;相里加雄;甄攀;李伟;赵敏;王星;李艳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2205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汾酒 生产工艺 | ||
1.一种多粮汾酒,其特征在于:原料及配比如下:高粱36-70%、小麦10-18%、玉米5-8%、大米8-25%、糯米7-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其特征在于:高粱60%,小麦10%,玉米5%,大米15%,糯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其特征在于:高粱60%,小麦18%,玉米5%,大米8%,糯米9%。
4.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辅料准备:原料粉碎为糁料,辅料为谷糠和或稻壳,大曲粉碎;
(2)润糁:糁料堆积加水搅拌,在堆积过程中翻倒糁料2-3次,每间隔5-7小时翻倒一次;
(3)蒸糁:将糁料倒堆一次,在甑笼上撒蒸后的谷糠,撒糁料,然后开蒸汽阀,待蒸汽逸出糁面时装糁,边上汽边上料,待蒸汽上匀后,将冷水泼在初热糁面上,蒸糁80-85min后在糁面上撒辅料继续蒸料,在出甑前5-8min,取走覆盖的辅料;
(4)加浆倒堆:将熟糁边加冷水边倒成锥形,闷热堆5min;
(5)冷散下曲:将糁料摊匀,降温至20~30℃下曲,拌匀倒堆一次;
(6)入缸发酵:A、入缸:在发酵缸底撒曲粉,将准备好的糁料均匀投入发酵缸内,B、封缸:用保温材料均匀垫好缸边四周,上盖石板;C、发酵:发酵周期为28-35天;
(7)出缸拌辅料:A、出缸:除净保温材料、封口材料,揭开石板盖,取出成熟酒醅;B、拌辅料:酒醅加入辅料搅拌均匀,装甑蒸馏;
(8)装甑蒸馏:装甑前甑笼上撒谷糠,加热,待蒸汽逸出时,边上汽边上料,装甑完毕,迅速盖上甑盖蒸酒;装甑蒸馏时间:装一甑用时35-40min,流酒25-35min,流酒温度为22-30℃;蒸酒完毕后,敞口排酸5-10min;
(9)入缸再发酵:酒醅蒸完后,再出甑加浆、拌辅料加曲发酵一次为第二次发酵,第二次发酵酒醅出缸拌辅料,再装甑蒸馏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每粒高粱粉碎成4、6、8瓣大小的占65%-75%,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占25%-35%,含壳量低于0.5%;小麦与玉米的粉碎度:其中过20目筛控制在90g/500g,且玉米颗粒粉碎最细一分为12瓣,小麦颗粒粉碎最细一分为8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辅料谷糠和稻壳的比例3-4:7-6;第一次发酵用辅料量低于原料的17.5%,第二次发酵用辅料量低于原料的7.5%,为辅料总用量的30%,辅料在使用前蒸料40-45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发酵用曲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55%,用曲量为原料的9%或10%;第二次发酵用曲能通过1.2mm筛孔的细粉为70-75%,用曲量为原料的1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水量为:润糁水量为原料的65%-71%,蒸糁用水量为原料的2.7%-3.2%,加浆倒堆用水量为原料的25%-29%,第一次发酵入缸水分为52.5%-54.5%,第二次发酵入缸水分为59%-61.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粮汾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润糁水温为:5-9月为78-83℃,10-4月为85-93℃;堆积温度为:5-9月为47-52℃,10-4月为44-49℃,堆积时间为18-20h;第一次入缸发酵温度为10-15℃,第二次入缸发酵温度为17-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7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