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ZT系铁电薄膜的制造方法和PZT系铁电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85165.9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土井利浩;樱井英章;渡边敏昭;曽山信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G25/00 | 分类号: | C01G25/00;C04B35/622;C04B35/4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王珍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zt 系铁电 薄膜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化学溶液沉积(CSD,Chemical Solution Deposition)法在基板上形成比较厚的膜之后,进行临时烧结及烧成来制造PZT系铁电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着使用CSD法在基板上涂布一次包含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溶液来形成每一层为100nm以上的比较厚的膜(厚膜)的PZT系铁电薄膜的方法。这是因为要求提高将PZT系铁电薄膜作为材料的压电元件等的压电特性,且制造更廉价的晶体取向为(100)或(111)的PZT系铁电薄膜的方法。但是,上述通过一次涂布而形成的比较厚的膜在其制造中,膜易产生龟裂且膜密度容易下降。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不良情况,尝试着在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溶液中,为了提高该溶液的粘性而添加丙二醇和乙醇等挥发性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并且,尝试在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溶液中,添加DCCA(Drying Control Chemical Additive)或结晶性微粉等(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1)。另外,尝试着在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溶液中,为了防止龟裂而添加用于缓和应力产生的PVP之类的高分子且通过来自红外线和/或电加热器的热量以一阶段进行临时烧结,接着进行烧成(例如参考非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1-261338号公报(权利要求1、[0018]~[0025]段、表1)
非专利文献1:(株)技術情報協会発行「目的を達成するためのゾル-ゲル法における構造制御ノウハウ集」((株)技术情报协会发行“用于实现目的的溶胶-凝胶法的结构控制技术集”)pp.60-63
非专利文献2:JSol-Gel Technol(2008)47,pp.316-3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者等发现,考虑工业化而使用不含有害性较高的2-甲氧基乙醇的溶胶-凝胶液,通过涂布一次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并形成厚膜,以一阶段临时烧结该厚膜,接着进行烧成时,所得到的PZT系铁电薄膜不会成为致密且晶体取向性较高的薄膜。并且,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者等以在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溶液中加入一定的添加物为前提,对在临时烧结阶段使用红外线为特征的温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PZT系铁电薄膜的成膜方法,其使用以溶胶-凝胶法为代表的CSD法即使一次性涂布形成每一层为100nm以上的比较厚的膜的PZT系铁电薄膜,并对其进行临时烧结及烧成来成膜,也不会在该PZT系铁电薄膜发生龟裂,而且致密且晶体取向性较高。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在具有结晶面沿(111)轴向取向的下部电极的基板的所述下部电极上,涂布PZT系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进行临时烧结之后,烧成而结晶化来在所述下部电极上制造PZT系铁电薄膜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烧结使用红外线进行,且至少包括:第1保持阶段,从0℃~150℃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或室温)升温而保持在200℃~350℃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和第2保持阶段,从所述第1保持阶段的保持温度升温而保持在比所述第1保持阶段的保持温度更高的350℃~500℃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基于第1方案的发明,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到达所述第1保持阶段的第1升温速度在1℃/秒~10℃/秒的范围内,从所述第1保持阶段升温而到达所述第2保持阶段的第2升温速度在1℃/秒~100℃/秒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基于第1或第2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成的保持温度在550℃~800℃的温度范围内,到达所述保持温度的升温速度在2.5℃/秒~150℃/秒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基于第1至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发明,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铁电薄膜的膜厚在150nm~400nm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具有基于第4方案的PZT系铁电薄膜的薄膜电容器、电容器、集成无源器件、DRAM存储器用电容器、层叠电容器、晶体管的栅极绝缘体、非易失性存储器、热释电型红外线检测元件、压电元件、电光元件、执行器、谐振器、超声波马达或LC噪声滤波器元件的复合电子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5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