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胺醇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6108.2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6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万伯顺;于新章;李兴伟;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C07C213/08;C07C215/30;C07C205/45;C07C20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催化剂 及其 合成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手性胺醇催化剂的设计。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催化剂在不对称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我小组首先制备得到的胺醇配体,已经成功应用于一系列Cu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文献:(a):JinchengMao,Boshun Wan*,Rongliang Wang,Fan Wu,Shiwei Lu*,Concise Synthesis of Novel Practical Sulfamide-Amine Alcohols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ldehydes.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2004,69,9123-9127.(b)Jincheng Mao,Boshun Wan*,Zhanjin Zhang,Rongliang Wang,Fan Wu,Shiwei Lu*,Reversal of enantioselectivity by adding Ti(OiPr)4:nove sulfamide-amine alcoholligands for the catalyticsymmetric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aldehydes.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5,225,33-37.)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开发出的新型胺醇催化剂,应用在小分子不对称催化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手性胺醇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
已合成出的手性胺醇催化剂如下式1所示:
。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该类催化剂为链状分子,含有羟基、叔胺和伯胺三个配位原子,叔胺在中间,羟基和伯胺在两侧,配位原子之间各相隔两个碳;
(2)在与氨基相连的碳上连有一个烷基或芳基基团,R可以是H、烷基或芳基(对应上述L1-L10任一结构所示取代基),构型为R或S;与羟基相连碳上有一个苯基,构型为R或S。
此类催化剂的合成通法如下:
(1).合成不同取代基的氮杂环丙烷。
取2-不同官能团(R=苯基,苄基,甲基,异丙基或叔丁基(对应上述L1-L10任一结构所示取代基);构型为S或R)取代的手性氨基醇(式1)20mmol,加入2.2当量对硝基苯磺酰氯(式2)和4当量碳酸钾和无水乙腈30mL,在室温搅拌24小时;过滤,减压蒸掉溶剂,柱层析,即得到不同官能团取代的氮杂环丙烷3.收率:45-87%;
(2)合成中间体(式4)
取麻黄碱(或伪麻黄碱)5mmol,加入已制得的不同官能团取代的氮杂环丙烷(式3)5mmol和30mL乙腈,在惰性气体保护回流反应24小时;浓缩后柱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式6),收率:75-90%;
(3)合成目标催化剂L
将中间体(式6)4mmol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LiOH,加入20mLDMF溶解;向其中缓慢加入巯基乙酸0.834mL(12mmol),室温搅拌4小时,减压蒸去DMF,柱层析分离,即得到目标催化剂;收率:75-85%。
以催化剂L2为例,合成路线如下:
Scheme1.Synthesis of ligand 1c.Reagents and conditions:a)reflux in CH3CN,24h,91%;b)HSCH2COOH,LiOH,DMF,89%.
以L2的合成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将0.01mol伪麻黄碱(式4)和氮杂环丙烷(式3)混合,在乙腈中回流24h,浓缩,硅胶柱层析,得到中间体(式5),收率92%。
b):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2.5g(式5)(5.7mmol),1.21gLiOH(45.6mmol)和1.61mL巯基乙酸(17.1mmol),加入20mlDMF,室温搅拌4h。减压蒸去DMF,乙醚/水萃取,柱层析,得到粘稠半固体(L2)0.93g收率89%。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新型手性胺醇催化剂小分子催化方面的应用。
实例应用于在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
具体操作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6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